屈原创作的《楚辞》
战国时代大诗人屈原创作的《楚辞》,是当时南方新体文学的代表作, 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
屈原名平,生于公元前三三九年,出身于楚国贵族。楚怀王时,他做到左徒的高官,掌管出纳号令。他主张通过制定新法令来改革楚国的政治,联合齐国抵抗秦国。他认为“背法度而心治”,犹如无辔而御烈马,是很危险的;必须做到“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九章·惜往日》)。他要求“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偏邪)”(《离骚》),就是要选拔贤能担任官吏,按照法令的准则来办事而不能发生偏差。结果他遭到子兰
(楚怀王幼子)、郑袖(楚怀王宠姬)和上官大夫等贵族的迫害。楚怀王听信谗言,免除他的官职,并把他流放。顷襄王继位后,他又再度被放逐。等到楚被秦攻破,国都郢失守,他就投汨罗江自杀了。
屈原不但是一位有抱负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吸收了民间文学形式,采用了方言声韵,融合了神话传说,创作了长篇的诗歌。热烈的爱国情感,丰富无比的想象力,美丽的词藻,使得屈原的诗篇成为不朽的杰作。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全诗二千四百多字。诗人通过对自己的战斗历程的回溯和未来道路的探索,表现了他追求崇高理想的坚贞意志和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揭露了楚国政治的腐败和黑暗势力的猖狂。诗中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编织神游天上等幻境,文采绚烂,结构宏伟。鲁迅指出:屈原的《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较之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 不遵矩度”,“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屈原及宋玉》)。
屈原的光辉诗篇,继承了《诗经》的优秀传统,开拓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楚辞》中除了《离骚》以外,主要的作品有《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
《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天问》、《九章》
(《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远游》等篇。《九歌》是祭祀鬼神的乐曲,原是楚国民间的创作,经过屈原重新创作或加工,就显得更美妙了。
《天问》一篇所问的,从自然现象和神话一直问到远古的历史传说,是一篇美丽的史诗。原来在楚国的宗庙和神祠里,壁上往往绘有关于自然现象、神话和远古历史传说的大幅壁画,《天问》正是针对这些壁画所描写的神话传说来发问的。全诗一千五百多字,诗句大体以四言为主,一共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表达了屈原对传统思想的怀疑和探索真理的精神。正如鲁迅所指出的:“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为前人所不敢言。”(《坟·摩罗诗力说》)
屈原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继起创作《楚辞》,“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史记·屈原列传》。宋玉所作的《九辩》, 是一篇比较优秀的作品。它描写一个失意文人在萧瑟秋风中触景生情,发泄怀才不遇的不平情绪。他用一连串凄凉悲哀的词句,细密地描绘秋天“萧瑟”、“泬寥”、“寂寥”、“寂寞”的情景,刻画出自己“憭栗”、“憯凄”、
“怆恍”、“坎凛”、“廓落”、“惆怅”、“掩留”的哀怨感情。宋玉同情屈原的境遇,艺术技巧上学习屈原,但是他的作品只是用来抒写个人的哀伤,因此和屈原的创作相比,就差得远了。鲁迅评论《九辩》说:“虽驰神逞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绝。”(《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屈原及宋玉》宋玉的作品,还有《招魂》、《高唐赋》、《神女赋》、
《登徒子好色赋》、《大言赋》、《小言赋》、《约赋》、《笛赋》等篇, 见于《楚辞》、《文选》、《古文苑》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