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是否由“坚”和“白”两种物质粒子相“盈”而构成的讨论
后期墨家认为万物由物质粒子经过五种不同的组织结合方式而构成,其中最重要的组织结合方式是“盈”,就是相互充满的组织结合方式,可以由此累积起来构成有厚度的体积。还举出例子,认为“石”是由有“坚”的属性的物质粒子和有“白”的属性的物质粒子相“盈”而构成。不过这种假设只是直接观察的结果,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因此,就引起后期著名的名家公孙龙的反驳。
公孙龙,赵国人,曾在平原君门下为“客”,先后游说燕昭王、赵惠文王“偃兵”,又曾在平原君处同孔穿(孔子六世孙)辩论。公孙龙也根据直接观察,认为用手只能得到“坚”的感觉,用眼只能得到“白”的感觉,因此“坚”和“白”在“石”中是相“离”的。《公孙龙子》有《坚白论》, 就是反驳“坚”、“白”相“盈”的说法,而主张“坚”、“白”相“离” 的。《坚白论》中所反驳的论敌,就是指后期墨家。后期墨家说:“无久与宇,坚白,说在因。”(《经下篇》)“无久与宇”,是说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差别;“因”,是说有着相互依存关系。这是说,“坚”和“白”在“石” 中相“盈”,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位置上存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差别,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公孙龙认为用手摸石,知坚而不知白;用眼看石,见白而不见坚,这样有知有不知,有见有不见,就可以证明“坚”和“白”相离的。后期墨家反驳公孙龙这个论点说:“于一,有知焉,有不知焉,说在存。”
(《经下篇》)“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石。故有智(知)焉,有不智(知)焉可。”(《经说下篇》)这是说,在一块“石”中,存在“坚” 和“白”二者,尽管由于感觉器官的感觉范围不同,眼看时只能见到“白” 而不能知道“坚”,手摸时只能摸到“坚”而不能知道“白”,有知道的, 有不知道的,还是可以认为“坚”和“白”同时存在一“石”中。公孙龙在
《坚白论》中讲到论敌驳他说:由于视觉和触觉的“异任”(不同职司), 不能相互代替,因而“目不能坚,手不能白”,但是不能否认“坚”、“白” 同时存在一块“石”中,不能认为“坚”和“白”是相“离”的。公孙龙所
说的正是《墨子·经下篇》的主张。这场争论曾哄动一时,引起学术界广泛注意,就是因为这是有关物质世界如何构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