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攻取魏地建置东郡

公元前二四四年,秦又攻取了韩的十三城,以及魏的肠、有诡(《史记·秦始皇本纪》)。两年后,秦兵又分南北两路进攻魏国,蒙骜先后攻取了魏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燕(今延津东北)、虚(今延津东)、桃人(今河南长垣西北)、山阳(今河南焦作东南)和雍丘(今河南杞县)、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等二十城,继而又攻取了魏国前此所兼并的卫地,把所得成皋以东酸枣、燕、虚、桃人等地,连同卫的旧都濮阳建置为东郡(《史记·秦始皇本纪》、《战国策·秦策四》有人说秦王语)。到次年,秦又攻取了魏的朝歌(今河南淇县)。因为卫国过去和秦连横而被魏灭亡,成为魏的附庸; 这时秦就把卫君角连同其支族迁到了野王(今河南沁阳),作为秦的附庸。

秦国自从建立了东郡,国土就和齐境相接,截断了“山东从亲之腰”, 并对韩魏两国国都形成三面包围的形势。公元前二四一年,合纵的形势又形成了。赵将庞煖带了赵、楚、魏、燕、韩五国的军队攻秦,一直攻到了蕞(今

陕西临潼东北)。等到秦出兵反攻,五国联军也就后撤①。赵军回过头来进攻齐国,夺取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而归(《史记·赵世家》、《秦始皇本纪》、《春申君列传》)。这是战国时代最后一次合纵。尽管庞煖是个著名的纵横家和军事家(《汉书·艺文志》纵横家著录有《庞煖》二篇,兵权谋家又著录有《庞煖》三篇),但是已经无能为力,根本没有得到什么成就。就在这年,楚国为了避开秦的威胁,把国都迁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仍旧叫做郢(《史记·楚世家》、《春申君列传》)。

公元前二三九年,秦国派了王弟长安君成◻(即盛桥)进攻赵的上党, 但在战争中长安君成◻在屯留叛变了,赵国接受了长安君的投降,把饶(今河北饶阳东北)封给了长安君②。说明这时秦国统治集团内部已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次年,秦又派杨端和攻取了魏的首垣、蒲、衍氏(都在今河南长垣附近),迫使魏国屈服。

公元前二三八年秦继续大举向魏的东部进攻,从而扩大东郡。先攻取了垣(即首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蒲(即蒲阳,今长垣西)、衍(即衍氏, 今河南郑州北),继而向东攻取仁(与平丘相近)、平丘(今长垣西南)、小黄(今河南开封东北)、济阳(今兰考东北)、甄城(今山东甄城北), 接着又攻到濮水、历山以北,使秦的东郡东北与燕接境,东与齐接境,北面包围赵国,南面包围韩、魏两国,从而“断齐、赵之腰,绝楚、魏之脊”, 使得东方六国隔断,不敢再发动合纵攻秦。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