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进围赵都邯郸和魏、楚合纵救解的成功

秦大胜赵于长平之后,公元前二五九年的年初十月迫使韩献垣雍,以便控制魏国,同时分兵两路继续攻赵,司马梗北上平定太原郡,并全部占有韩上党郡,王龁先攻皮牢(今山西翼城东北),继而东进,攻取武安(今河北武安西南),准备进围赵都邯郸,一举把赵灭亡。这时有人为赵进说秦相范雎,认为赵亡,白起将因功而为三公,势将驾临范雎之上,不如让赵割地求和。范雎因此言于秦王:“秦兵劳,请许韩、赵割地以和,且休士卒。”这时赵孝成王正入朝于秦,请割地求和,结果由赵臣赵郝讲定割六城以和,正月就退兵。白起因此对范雎有意见。赵工回国,大臣虞卿坚决反对割地,先后与赵郝、楼缓辩论,认为秦兵“倦而归”,不必再送地,不能“以有尽之地给无已之求”。因此这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都邯郸。

当时赵国人民在长平惨败和被杀降之后,正发奋图强,“赵人之死者不得收,伤者不得疗,涕位相哀,戮力同优,耕田疾作,以生其财”。同时“主折节(君主放下架子)以下其臣,臣推体(官员推心置腹)以下死士,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今本《战国策》未章所载白起语),使得赵对秦抗战的力量大为加强。公元前二五八年正月王陵战斗失利,损失五校,秦昭王使白起代王陵,白起以为“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称病未能行。秦工使范雎往见白起劝说,白起仍称病,于是增发军队,使王龁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很多而不能攻下。秦王再请白起,白起仍不肯行。范雎于是起用知交郑安平为将军, 成为进攻邯郸的主帅。

到公元前二五七年,邯郸被围已三年,平原君计谋合纵攻秦以救赵,车

门下食客二十人前往楚国,请楚王合纵,毛遂自荐同往,从日出说到日中, 说得楚王歃血结盟、出兵救赵。但是,楚不与赵接界,中隔魏国,楚兵来救必待魏的参与,原来魏已被秦所控制,而且曾与齐一起乘机攻取赵地,“齐取淄鼠,魏取伊是”(《齐策三》第十二章)。平原君夫人是魏信陵君的姊姊,曾多次写信请魏王和信陵君发兵来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兵十万往救, 因怕秦移兵还击,留于汤阴(今河南汤阴)不敢前进。信陵君采用门客侯赢的计谋,请求魏王宠妃如姬偷得发兵虎符,带着大力士朱亥用铁椎击杀晋鄙于邺(今河北磁县南),选得精兵八万进兵邯郸。同时楚春申君也已派将军景阳率大军前来会合,一起北上救解邯郸之围。秦兵作战失利,秦王勉强白起,白起仍称病重,秦王罢免了白起官爵。接着白起又被逐出咸阳,到西门外十里的杜邮,赐剑使自杀。

这时秦以汾城(即临汾,今山西侯马西北)为支援大军进攻邯郸的基地, 当时汾城是河东郡的郡治所在。秦相范雎既任知交郑安平为将军,与王龁同攻邯郸,又任知交王稽为河东郡守而坐镇汾城,曾增发军队驻防汾城,支持前线作战,以便取得攻克邯郸而灭亡赵国的大功。等到魏楚联军北上救解邯郸之围,围攻邯郸的秦军在赵军和魏楚联军的内外夹击下大败,郑安平在被围中率二万人降赵,赵封为武阳君①。王龁所部秦军也在夹击中溃退,其中一部分随从秦将张唐攻取魏的宁新中(今河南安阳),防止魏军包抄后路,大部分“还奔汾军”,即回师到汾城与驻屯汾城的后备军会合,以抵御乘胜追击的魏楚联军。魏楚联军乘胜追击到河东,继续在河东得胜。《秦本纪》载: “(王)龁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二月余,攻晋军,斩首六千。晋楚流死河二万人(“死”下疑脱“我”字,“河”疑“汾”之误),攻汾城。” 可知王龁败退后,就“还奔汾军”,曾反攻魏军取得“斩首六千”的战果, 但是魏楚联军还是得胜,取得“流死二万人”的战果,并“攻汾城”。《范雎列传》称:“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秦策三》又称河东郡军吏“告王稽、杜挚以反”,当是王稽在汾城失败后,也曾像郑安平那样有投降的活动。魏这时攻到汾城得胜,收复了一些河东地方,因而《吕氏春秋·有度篇》说魏安厘王“取地河东”。公元前二五六年韩也参与合纵攻秦, 韩、魏、楚联军攻到新中(即宁新中,或单称宁),迫使秦退兵。当时范雎封为应侯,应(今河南宝丰南,当汝水之南)原是秦夺来的韩邑,这时被韩夺回了(《秦策三》“应侯失韩之汝南”)。

郑安平是范雎所保任的,按照秦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因此郑安平降赵,范雎罪当收三族,范雎曾为之“请罪”。两年后, 原先把范雎推荐给秦昭王、后被范雎引用为河东守的王稽,又因“与诸侯通” 而“坐法诛”,“秦王大怒,而欲兼诛范雎”(《战国策·秦策三》)。燕人蔡泽听到这个消息,入秦游说范雎退位让贤,范雎因而自称病重,推荐蔡泽接替相位。云梦秦简《编年记》说:秦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张禄即范雎,可知就在王稽处死的那年,范雎也死了。

这一战役,魏信陵君指挥的魏军和楚将景阳指挥的楚军,都取得很大胜

① 《史记·范雎列传》说:“秦大破于长平,遂围邯郸, 任郑安平使将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急以二万人阵赵。”而《赵世家》载:赵孝成王十一年“武阳君郑安平死,收其地”。可知郑安平降赵后,赵封为武阳君。《吕氏春秋·无义篇》说:“郑平(即郑安平)于秦王,臣也;其于应侯(范雎),交也: 欺交反主,为利故也。”就是指郑安平投降赵国事。

利,不仅解了邯郸之围,而且乘胜追击,攻到了河东汾城一带,使魏收复河东一些地方,因而信陵君和景阳都成为威震诸侯而精通兵法的军事家。信陵君门客中确有不少精通兵法的,著有《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和图十卷(《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景阳当即临武君,也因此以精通孙吴兵法著称。当年苟子来到赵国,曾与临武君同时进见赵孝成王,赵王就向临武君“请问兵要”,因此引发荀子对兵法的议论。临武君所谈的“用兵之要术”,就是“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的(《荀子·议兵篇》)①。《淮南子·氾论篇》讲到景阳“威服诸侯”,“功名不灭者,其略(谋略)得也”。《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著录有《景子》十三篇,当为景阳所著。由于这一战役,使秦灭亡赵国的计谋不能实现,使赵转危为安,使得魏、楚暂时解除了秦的威胁, 得以向东开拓。荀子认为赵的平原君和魏的信陵君从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曾大加赞扬,见于《荀子·臣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