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消灭嫪毐和吕不韦两大势力

公元前二四一年(秦始皇六年)吕不韦把《吕氏春秋》公布在秦国首都咸阳的市门上,悬赏说“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①。很明显,吕不韦不先不后地把这部书公布出来,是想在秦始皇亲理政务前,

① 《吕氏春秋·序意篇》说:“维秦八年岁在■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高注: “八年,秦始皇即位八年也。”查秦始皇八年不是“岁在■滩”。秦始皇六年是庚申,“申”即“■滩”。因此清代学者姚文田、孙星衍等,都认为这个“维秦八年”,是从秦庄襄王灭周起算的,到秦始皇六年, 正是八年。“维秦八年”是秦自以为代周而有天下的第八年。

使自己的学说定于一尊,使秦始皇成为他的学说的实践者,从而维持其原有的地位和权势。就在这时,秦国朝廷中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当时秦国除拥有宾客三千人、家僮万人的相国吕不韦外,为太后宠幸的宦官嫪毐,也有宾客一千多人,家僮几千人。公元前二三九年,太后把嫪毐封为长信侯,把山阳(太行山东南地区)和河西、太原两郡作为嫪毐封地,“事无大小,皆决于事”(《史记·秦始皇本纪》)。很明显,这是想在秦始皇亲理政务前, 先占据好地盘,以便维持并扩张其权势。

当时吕不韦和嫪毐勾心斗角,争夺权势,很是激烈,以致秦国境内从执法的大官一直到驾驶车马的小吏都在说:“与嫪氏乎,与吕氏乎?”(《战国策·魏策四》)这两大势力已经发展到了分裂整个秦国的地步。

按照秦的礼制规定,秦王必须二十二岁举行成年的冠礼之后,才能亲自执政。公元前八年(秦始皇九年),秦始皇年二十二岁。为了举行冠礼,他从咸阳跑到了旧都雍(因为冠礼要在宗庙里举行)。嫪毐就在雍发动武装叛乱,被秦始皇调动军队平定。太后因此被迁到雍。次年秦始皇免除了吕不韦的职位,命他出居食邑河南。因为六国的使者和宾客暗中仍与吕不韦来往, 秦始皇又命令他迁居到蜀郡去。吕不韦就畏罪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