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为燕间谍而破齐的计策

燕国原是七国中最弱的一个。公元前三一五年燕王哙传位给相国子之, 引发内乱,被齐宣王乘机攻破,几乎亡国。燕昭王即位,二十年来经过改革,

② 《秦本纪》载此年“秦以垣为蒲阪、皮氏”,《索隐》云:“为当为易”,不确。当作“秦攻垣及蒲阪、皮氏”。秦简《编年记》此年“攻垣、枳”,《白起列传》云:“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

③ 《战国纵横家书》八载:“谓齐王曰:薛公 以齐封奉阳君,使梁韩皆效地,欲以取勺(赵),勺(赵) 是(氏)不得。身率梁王与成阳君,北面而朝奉阳君于邯郸,而勺(赵)氏不得。”《战国策·魏策三》载:“叶(奉)阳君约魏,魏王将封其子,谓魏王曰:王尝身济漳,朝邯郸,抱葛孽、阴成以为赵养邑, 而赵无为王有也。王能又封其子河阳、姑密乎?臣为王不取也。”《赵策四》载:“谓齐王曰:臣为足下谓魏王曰: 王之事赵也何得矣?且王尝济于漳,而身朝于邯郸,抱阴成,负葛孽,以为赵蔽,而赵无为王行也。今又以河阳、姑密封其子, ”《史记·赵世家》谓赵惠文王十一年“董叔与魏氏伐宋,得河阳于魏”,当即指魏王以河阳、姑密封奉阳君之子。

发奋图强,国力有所增强,力图报齐之仇。公元前二九四年左右,在当时齐、赵、秦三国鼎立,竭力争夺宋国土地的形势下,苏秦向燕昭王献策,企图借助秦、赵两强之力攻破齐国,由他作为燕昭王的特使派到齐国,以助齐攻宋为名,做间谍工作从而达到破齐的目的。

当时兵家是讲究使用间谍取胜的,《孙子兵法》就有《用间篇》,据说间谍有五种,其中“死间”一种最为重要。所谓“死间”,是指派往外国做间谍,说诳欺骗,取得信任,出任要职,实施阴谋诡计,使得这个国家失败灭亡。这种间谍若被发觉,立刻就会被捕处死,因而有“死间”之称。这种间谍必须非常效忠于主使的君上,按既定的计谋策略行事,有出生入死的决心,才能成其大功。他们以为伊尹和大公望是“死间”的榜样,商汤灭夏和周武王克商,就是由于伊尹和太公望做“死间”成功。《孙子兵法·用间篇》的结论是:“昔殷之兴也,伊挚(即伊尹)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即太公望)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苏秦是东周洛阳乘轩里人,是个用功学习的纵横家,读书很多,很重视兵家学说。早年最先游说秦昭王,建议“废文任武”,用武力兼并天下,讲的是兵家用“义兵”统一天下的理论(《战国策·秦策一》,误作“秦惠王”), 未被采用。后来苏秦发愤读书“得《太公阴符之谋》”,“简练以为揣摩”, 一年后自以为“此真可说当世之君矣”。《太公阴符之谋》一作《周书阴符》

(《苏秦列传》),当即《汉书·艺文志》道家所载的《太公》一书(参看本书第七章第五节的“六韬伐灭敌国的谋略”)。今本《六韬》当即《太公》一书的选本,是讲太公进献阴谋奇计从而伐灭殷商取得天下的。

苏秦为燕间谍而实施的破齐计谋,主要是因顺齐湣王要灭亡宋国使齐进一步强大扩张的欲望,由燕助齐攻宋,使得齐的国力疲弱,同时离间齐赵关系,加深齐赵之间的矛盾,以便借助秦、赵之力合纵攻破齐国。《战国策·燕策二》指出:“齐兴兵伐宋,三覆宋,宋遂举,燕王闻之,绝交于齐,率天下之兵以伐齐,大战一,小战再,顿齐国,成其名。故曰因其强而强之,乃可折也,因其广而广之,乃可缺也。”这就是《六韬》所载太公主张对敌国先加“文伐”而采取“因顺”的谋略,“攻强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太强必折,太张必缺”(《六韬·三疑篇》)。在当时秦、齐、赵三强鼎立斗争的形势下,燕之所以能够合纵破齐,确是和苏秦鼓励支持齐王攻宋,使齐国力疲弱,并使齐赵之间矛盾加深有关,因而银雀山出土《孙子兵法》竹简, 在“周之兴也,吕牙在殷”下,加上“燕之兴也,苏秦在齐”。当是战国末年兵家所增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