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效法先王和实行“王道”

孟子鼓吹效法先王,是为了实行仁政和王道,反对当时某些国君的虐政和霸道。他竭力鼓吹效法尧舜,说:“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离娄上篇》)也还主张效法周文王,说:“文王视民如伤。”(《孟子·离娄下篇》)“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孟子·离娄上篇》)他把政治体制,分别为“霸道”和“王道”两种,“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孟子·公孙丑上篇》)。他所说的“王道”,实质上就是他的政治理想,主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孟子·梁惠王上篇》);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市廛而不征(不征税),法而不廛(政府依法收购久滞的商品)”,“关讥(稽查)而不征”,“耕者助而不税”,“廛无夫里之布(居民不出户口税和地税)”(《孟子·公孙丑上篇》)。

《孟子》的最后一章,即《尽心下篇》第三十八章,作了一系列的叙述, 说由尧、舜、禹、汤、文王至于孔子,“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所谓“无有乎尔”,正如他所说“夫圣,孔子不居”一样。其实, 他自居干从尧舜至孔子以来的“圣人”传统的。这就是儒家所谓“道统”的先声。孟子鼓吹效法先王和主张实行“王道”,就是要继承这个“圣人之世” 的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