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卿相之局和“礼贤下士”之风

当时各国政府着手进行政治改革,就迫切需要从各方面选拔人才,来进行改革工作。选拔的对象主要就是士。有作为的国君招徕并敬重所谓贤士, 使为自己效劳;一些大臣也常常向国君推荐人才,以谋富国强兵,因而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布衣卿相之局和“礼贤下士”之风。当魏文侯进行政治改革时,翟璜先后推荐了乐羊、吴起、李克、西门豹、翟角等五人,都得到重用;魏成子推荐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三人,魏文侯就“师卜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吕氏春秋·察贤篇》)。鲁缪公曾任用博士公仪休为相(《史记·循吏列传》),子柳、子思为臣(《孟子·告子下篇》),尊敬申详等人。赵烈侯曾起用番吾君推荐给相国公仲连的牛畜、荀欣、徐越等三人。周威公曾选拔中牟农民出身的宁越为“师”。燕昭王为振兴残破的国家,招揽人才,尊郭隗为“师”。齐国从田桓公时起,就在国都临淄的稷下设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待学者(徐斡《中论·亡国篇》)。到齐威王齐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发展到一千多人,著名的有淳于髡、田骈、接子(一作捷子)、环渊、宋钘(一作宋牼)、慎到、邹爽等七十多人,称为“稷下先生”,“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以尊宠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来荀况也曾到这里来游学。秦汉王朝设立博士官的制度,就是起源于此①。《宋书·百官志》说:“六国时往往有博士。”《史记·循吏列传》说:“公仪休,鲁博士也。”可知鲁国在战国初期已设有博士官。《汉书·贾山传》说:“祖袪,故魏王时博士弟子也。”可知战国末年魏国所设的博士官,已和秦汉博士一样教授弟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