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先知后

说明清之际王夫之的认识论学说。宋朱熹认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工夫全在行上”(《朱子语类》卷十三)。他又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明王守仁则倡“致良知”说,“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传习录》下)。王夫之则从知易行难的思想中提出了“行先知后”说,认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艰者先,先难也;非艰者后,后获也”(《尚书引义·说命中二》)。他指出不由行中得来的知“荡以失据”,不是真知。他强调“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同上)。在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上他强调“知行相资以为用”,“唯其各有致功,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 则于其相互,益知其必分矣”(《礼记章句》卷三十一)。他认为不能用“知行合一”的说法来混淆知与行的不同。知和行既有区别又互相渗透、互相包含,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更不可分一事以为知而非行或行而非知,知行始终不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