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幹(170—217)

东汉文学家。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昌乐)人。聪明博识,善于文辞, 为“建安七子”之一。恬淡寡欲,不求名望闻达。曾任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后因病辞官。著有《中论》。强调古之君子成德立行,名垂后世,原因全在于学。“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 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治学》),认为学习的功效主要取决于个人志向而非才华。“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治学》)。只有立志、自强,才能日习不懈,延及终生。批判当时虚夸矫作、繁琐芜杂、求名弃实、趋炎附势的腐败士风,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应用于己(即自修、自益),而不是应用于人(即律他、悦他),“用乎己者谓之务本,用乎人者谓之近末”(《修本》)。“德”和“艺”是相辅相成的,“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兼之则贵”(《艺纪》)。鄙儒虽号称“博学”,然而只知“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治学》),故必须慎于择师。另有文集, 已散佚,后人辑有《徐伟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