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家

战国时期学派之一。倡阴阳五行学说。《汉书·艺文志》列入“九流”。说它盖出于唐尧掌天文、历数的“羲和之官”。“五行”指水、火、土、金、木五种物质,被看作是构成万物的原素。春秋战国时产生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的思想,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到战国末,以邹(亦作驺)衍、邹奭为代表的阴阳家提出“五德终始”的学说,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王朝的更替是五行之德转移循环所致,又盛称“禨祥度制”,遂引向唯心主义。这两人都是稷下学宫的“先生”。邹衍“尽言天事”,“其语闳大不经”; 邹奭修衍之学,备加雕饰:故有“谈天衍,雕龙奭”的称号。邹衍为齐所重, 名扬诸侯,“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以衣拂席,表示尊敬);如燕,昭王拥彗(扫帚)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 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阴阳五行学说为汉代董仲舒所吸取,是谶纬学说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汉以后的影响也很深远。论者认为:“如果不理解阴阳五行学派的世界观、知识论和逻辑学,则对于自汉以下的儒家哲学也不能有充分的理解”(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第 646 页)。《汉书·艺文志》著录阴阳家著作有《邹子》四十九篇、

《邹子终始》五十六篇、《邹奭子》十二篇,均佚。关于邹衍的片断记载散见于《史记》、《吕氏春秋》等,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阴阳五行思想和易传思想》一节有详细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