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训

又称“音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解释古籍中字义。有同字为训。如《易·序卦》:“蒙者,蒙也。”有同音为训。如《释名》:“衣,依也。”有音近为训。如《说文解字》:“卧,伏也。”此法能追溯语源、解释通假或说明转语。《晋书·徐遗传》:“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专著有东汉刘熙《释名》、服虔《汉书音训》、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入

音训见“声训”。校勘

又称“校潍”、“阅校”。整理文献、书籍的一种方法。用不同的版本和有关资料,相互核对,比勘异同、辨明真伪、改正错讹。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四“定溢”:“太常博士掌溢,职事三品以上摹者,故吏录行状,申尚书省考功校勘,下大常博士拟议讫,申省,省司议定,然后闻奏。”《文选·魏都赋》李善注引《风俗通》:“按刘向《别录》:‘潍校者,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其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雕。’”’ 清代刻印古籍,常于书后附校勘记。如阮元《十三经校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