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1298—1358)

元教育家。字子美,学者称师山先生。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幼敏, 性嗜学,既长,博览《六经》,尤邃于《春秋》。绝意仕进,而勤于讲学授徒,受业门人甚众,居室至不能容,学者相与筑师山书院而肄习。认为培养人才应“以德行为本。文艺为末,学如圣人”。强调体用结合,学道在行道。“夫静者体也,动者用也。岂有有其体而无其用乎?在学者推而行之耳。若夫能静而不能动,有其体而无其用者,非吾圣人之所谓道,又何必告以圣人之学乎?”(《师山先生文集·静虚斋记》)提倡耕读结合。认为古时,“一夫受田百亩,无不耕之士;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无不学之人”,于是风俗纯美。秦汉以后,士农分途,以致“从事于学者则不知稼穑之困难;而从事于农者则不知礼义所从出”,纯厚之风,逐渐消失。极力主张“昼耕夜

读以尽人道之常”。“耕田以养其亲,读书以修其身”。如是,“则人情自厚,风俗自淳”。强调读书贵在“精义入神”,得其大旨。注重存养、省察、居敬、谨独。著有《周易纂注》、《春秋经传阙疑》、《师山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