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1792—1841)

清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字■人,号定盦,一名易简,字伯定,更名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早年受学于外祖父段玉裁,十七岁入国子监,二十一岁以副榜贡生充武英殿校录,二十七岁中举人,三十八岁(道光九年)中进士,官礼部主事。为学务博览,魏源说他于经,精通《公羊春秋》; 于史,擅长西北舆地;于文,以六书小学为入门,以周秦诸子、钟鼎彝器之书、音乐论著作框架,以朝章、国故、世情、民隐为根本。晚年尤好西方之书,自称要入乎湛深精微之境。他是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腐败甚为不满,极力提倡“更法”、“改图”,以求民富国强,洋溢着爱国的热情。先后主讲紫阳(杭州)、云阳(丹阳)书院。他认为,要变“衰世”为“治世”,必须广开育才之路,以克服“左无才相,右无才吏,阃无才将,库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 的情况’,培养“天下国家名实本末皆治”的人才。他论人才教育,“以教之耻为先”,必使士子具有爱国节操。认为“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士不知耻,为国家之大耻”。著有《龚自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