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才是举

曹操提出的选用人材的方针。建安十五年(210)春,下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易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十九年再次提出“士有偏短”,不可求全责备, 即使不“笃行”、不“守信”的人,只要有治国安邦之才,也可重用。建安二十二年更重申:“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同上)打破两汉时期只重忠、孝、仁、义之德而不讲真才实学的用人标准。主张不拘一格举用才能之士。尝言“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