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 舞

六乐

西周国学“六艺”教育内容之一。属于雅乐。《周礼·地官、大司徒》: “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以和。”又《地官·保氏》:“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二日六乐”。包括传说的大代乐曲:黄帝乐《云门》、尧乐《大咸》、舜乐《大韶》、禹乐《大夏》、汤乐《大凌》、武王乐《大武》。先秦时期,乐为综合艺术,包括音乐、诗歌和舞蹈,故六乐又称六代乐舞。分文舞和武舞两类。文舞执确(一种管乐器)翟(鸟羽),武舞执于(盾牌) 戚(斧铀),统称干羽舞。《云门》至《大夏》象征以文德得天下,属于文舞;《大港》与《大武》象征以武功取天下,属于武舞。演出用的乐器和用途都有具体规定:《云门》,奏黄钟,歌大吕,以把天神;《大咸》,奏太簇,歌应钟,以祭地示;《大韶》,奏姑洗,歌南吕,以把四望;《大夏》, 奏蘸宾,歌函钟(林钟),以祭山川戊大程》,奏夷则,歌小吕(仲吕), 以享先砒;《大武》,奏无射,歌夹钟,以享先祖。(据《周礼·春官·大司乐》)清末黄绍箕说:“六乐之用,有分有合。凡祭地示、天神,享人鬼, 均分用一代之乐。至于合乐,则自柿、郊、享、把、宾、射诸礼咸用之。”

(《中国教育史》)“六艺”教育中,乐是配合礼的,即通过美育进行政治伦理教育。礼的作用在于约束外部行为,乐则重在陶冶内在情感。《乐记》: “乐者,通伦理者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