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乐

古代乐教内容之一。指帝王在祭犯活动和朝会、宴享时所用的乐舞。源自周代礼乐制度。儒家认为其音乐“中正和平”,歌词“典雅纯正”,奉为典范。周代郊、庙、燕、射之乐,本无统一名称,春秋、战国时期,始得此名。《论语·阳货》:“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子罕》:孔子“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苟子·乐论》:“故人不能无乐,⋯⋯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反映“雅乐”之名缘于雅(宫廷音乐)、俗(民间音乐)的对立,亦说明儒家乐教以雅、颂为主。秦、汉以后的雅乐大多袭用旧乐。汉代以后均由太常或太常寺掌管。隋、唐以后,雅乐与俗乐的区分愈加分明,雅乐的僵化亦一一 H 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