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1613—1682)

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本名绛,字忠清,又名继绅,亦称圭年;后更名炎武,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亦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人。少时即博涉经史、宋人性理诸书。曾参加“复社”,反对宦官擅权。明亡,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弃家北游,往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历览天下形势,广交当世学友,搜集遗文,论辨学术。主张教育应以经世致用为目的,须学习经书、百王之典和当世之务。而尤以经书为重。认为圣人治世修身之道,皆出经书之中,反对宋、明诸儒弃经不读,空谈心性,以语录为学的学风,主张以经学替代理学。治经则侧重考证。在道德教育方面,主张以礼为教,正人心、救风俗,而成治道。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个人为学和做人的原则。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日知录》) 的名言。抨击科举制度,败坏人才,其害甚于秦始皇之“焚书坑儒”。主张停科举,废生员,改革考试制度。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肇域志》、《音学五书》、《金石文字记》和后人编的《顾亭林诗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