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证悟

又称“天泉证道”。指明王守仁在浙江会稽天泉桥上与大弟子钱德洪、王畿就“四句教”的师徒对话。守仁曾将其为学宗旨概括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下》)。因有王门“四句教”之称。后王畿与钱德洪对此教语的含义发生争论。钱认为此为师门定本,一毫不可更易。王则谓“此恐未是究竟话头。若说心体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亦是无善无恶的知,物亦是无害无恶的物矣”(同上)。认为其师立教随时,此为“权法”,不是正法。嘉靖六年(1527)九月,守仁受命征思田。行前夜坐天泉桥上,钱、王以所见请益,他指出二人见解,“相资为用,不可各执一边”。并谓:“吾教法原有此两种。四无之说为上根人立教,四有之说为中根以下人立教。上根者, 即本体便是工夫,顿悟之学也。中根以下者,须用为善去恶工夫,以渐复其本体也”(《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二》)。此段回答被王门称为“天泉证道”。孙奇逢《理学宗传》称为“天泉证悟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