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颙(1627—1705)

清学者、教育家。字中孚,号二曲,学者称二曲先生。陕西盩厔(今周至)人。幼贫不能从师,乃自习经书,博览子史,兼及九流释道之书。以理学倡关中,从学者甚众。康熙间,南行至常州、无锡、靖江等地讲学。后归陕主讲关中书院。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以疾坚辞。其讲学甚为时人推崇,与李因笃、李柏并称“关中三李”,又与孙奇逢、黄宗羲称清初三大儒。其为学,以悔过自新、明体适用为宗。其论士为人,强调“不失耻心”,坚贞气节。认为人材之兴起,在于当政者倡明正学,故匡时第一要务,即是讲明学术。以为“立人达人”、“移风易俗”、“拨乱返治”, 全在讲学。而其所谓讲明学术,又以提醒人之善心为内容。其主张则折衷程朱、陆王。以陆王之言,为“醒人心”的理论根据;而以程朱之言,为实施明善的方法。谓“先立乎其大,致良知以明本体;居敬穷理,涵养省察以做工夫”。又力主“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要人时时反躬自讼,以求自得。其教人,除《四书》、《五经》、《性理》及史、子、文辞、律令、舆地之外,还主张研究“礼乐兵刑,赋役农屯”,又及“泰西水法”等实用学问, 以实学来代替“凭空踏虚,高谈心性”的俗学。坚持选择以有益于身心、有利于生产、有补于治国的实用知识教育弟子。为清代复兴关学的学者之一。著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