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

西汉大臣。字稚圭,东海承(今山东苍山兰陵)人。好学家贫,佣作以供资用。射策甲科,为太常掌故,调补平原文学。善说《诗》,时引经义议论政治得失。元帝时为郎中,迁博士。后历任给事中、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光禄卿、御史大夫、官至丞相,封乐安侯。主张以礼义导民,推行教化。认为“公卿大夫相与循札恭让,则民不争,好仁乐施,则下不暴;上义高节则民兴行;宽柔和惠,则众相爱,四者,明王之所以不严而成化也。”尤重视京城良好习俗之形成,认为这是“教化之原本,风俗之枢机,宜先正者也。” 倡导学习《六经》以通人道之正,使不悖其本性。尤强调《论语》、《孝经》, 认为两书乃“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汉书·匡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