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晋 南 北 朝

曹操(155—220)

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早年曾作过洛阳北部尉、顿丘令和济南相。汉建安二十一年(216) 称魏王。政治上揽申商之法术,明赏罚,行耕战,打击豪强兼并,多次颁布“抑兼并令”,限制和削弱豪强地主的割据势力,力促中原统一。针对东汉重德轻才的用人标准,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认为“治平尚德行,有事尚功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即使“不仁不孝”,只要具有“治国用兵之术”,均可录用。并注意兴办儒学,建安八年(203)下“修学令”: “今郡国各脩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同上)。又禁妖异之言,除奸邪鬼神之事;毁坏祠庙,禁断淫祀,以正风俗。善诗歌, 为建安文学的倡导者之一。重视家庭教育,其子植、丕等均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著有兵书十余万言,今佚:有《曹操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