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社

明末文社。崇祯二年(1629)由云间幾社、浙西闻社、庄社、浙东超社、江南应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昆阳社、云簪社、吴门羽朋社、匡社、武林读书社、山左朋大社、中州端社、莱阳邑社、黄州质社等十几个社团合并,成立于吴江(今属江苏苏州市)。遂发展为全国性文人社团。主要领导人为太仓人张溥、张采,成员先后达 2255 人之多。明以八股取士,士人为砥砺文章、求取功名,故有交友结社之风习,江浙一带尤甚。万历后政教日趋腐败,又以阉党擅权,经术益衰。张溥等联络四方人士,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而名“复社”(清陆世仪《复社纪略》)。其主旨在砥砺品行,切磋学问。继承东林党传统,以讲学和选文,寄寓是非, 批评时政。曾先后举行吴江尹山大会(1629)、南京金陵大会(1630)、苏州虎丘大会(1633)。许多文武将吏及朝中士大夫、学校中生员,都自称是张溥门下,“从之者几万余人”(杜登春《社事始末》)。清兵入关后,复社成员大都参加抗清斗争,或壮烈殉国(陈子龙、夏允彝、黄淳耀、侯峒曾等分别起兵于松江、嘉定等地,不屈而死);或退隐山林(顾炎武、黄宗羲、方以智、陈贞慧等潜心著述)。在文学方面,复社绍述前后七子遗绪,志在复汉魏六朝之古,但旨在振衰救弊。张溥、黄淳耀、侯方域等擅文,陈子龙、夏完淳、吴伟业等精诗。顾炎武、黄宗羲等则继承张溥、张采等熔经铸史的务实精神,倡“经世改用”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