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经学

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流派。与“古文经学”相对。以汉时通行的隶书抄录的经书为今文经,以古代篆文写的称古文经。两种经书不仅书写字体不同,字句、篇章、解释及所记古代制度、人物评价也多有异处。汉武帝立太学,置五经博士教授弟子,称为“官学”。博士所教授的经书均为今文经。今文经主“微言大义”,维护封建“大一统”。汉初今文经学代表人物是董仲舒。他传授的经书是《春秋公羊传》,阐发“奉天法古”、“天人感应”

的神秘主义思想,成为今文经学的主要特点。清皮锡瑞谓:“汉时今文先出, 古文后出;今文立学,古文不立学。汉立十四博士。《易》:施(雠)、孟

(喜)、梁(丘贺)、京(房);《尚书》:欧阳(生)、大小夏侯(胜、建);《诗》:鲁(申公)、齐(辕固)、韩(婴);《礼》:大小戴(德、圣);《春秋》:严(彭祖)、颜(安乐)。皆今文立学者也。费氏古文《易》, 古文《尚书》,毛《诗》,《周官》,《左氏春秋》,皆古文不立学者也”

(《经学通论》)。其时,今文经学为朝廷所尚,盛行于世。西汉中叶后, 因其拘于师承家法,流于繁琐诞妄,今文学渐衰。东汉初,光武帝改王莽新政,曾恢复设立今文十四博士。东汉末年,何休作《春秋公羊传解诂》,倡导“三世”说,是汉代今文经学的最后代表人物。此后郑玄网罗众家,遍注群经,古文经学兴而今文经学渐消。清代中叶后,以庄存与、刘逢禄为代表的常州学派承接今文经学传统,发挥春秋公羊学,议论世事,干预时政。继起者又有龚自珍、魏源、廖平、康有为等,今文经学又一度兴起而成为近代变法维新运动的重要理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