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柟(147M1542)

明学者、教育家。原字大栋,后改字仲木,号泾野,学者称泾野先生。陕西高陵人。师事薛敬之。正德进士,授翰林修撰。因宦官刘瑾窃政,引疾返乡,筑东郭别墅、东林书屋,以会四方学者。后复官,入史馆纂修《正德实录》。又贬山西解州判官,摄行州事,居解梁书院从事讲学,吴、楚、闽、越士从者百余人。嘉靖六年(1527)升南京吏部考功郎中、尚宝司卿,公暇在柳湾精舍、鸳峰寺讲学。十一年 O532)升南京太常寺少卿,又在任所讲学。十四年(1535)调国子监祭酒,以整顿监规,使公侯子弟亦乐于听讲而知名。次年升南京礼部侍郎,仍在任所讲学。十八年(1539)致仕返乡,再讲学于北泉精舍。生平所至皆以讲学为事,大江南北门生合约千余人,“几与阳明氏中分其盛,一时笃行自好之士,多出先生之门”。朝鲜国曾奏请其文为式国中。为学注重躬行实践,“以格物为穷理”,强调“即事即学,即学即事”

(《径野子内篇·技峰东所语》)。提倡广见博闻,认为“四方上下山川草木皆书册”(《端溪问答》)。针对科举弊端,提出“安贫改过”。安贫即不为科举陷溺,以务实为本;改过为脱去旧习,做“克己功大”。主张教人“因人变化”,依其资质高低、学问深浅而异,不可一概而教。著有《径野子内篇》、《径野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