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283—363)

东晋道教学者。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先世为官宦之家,后家道衰落,年幼时靠耕作过活,但好学不倦,遍读《孝经》、

《论语》、《诗经》、《周易》及“诸史百家之言”近万卷,并兼长武事, 善于骑射。惠帝太安中任将兵都尉,剿平石冰为首的农民暴动,以“功”迁伏波将军。后南下,任广州参军,就郑隐、鲍玄学神仙导养之法。东晋开国, 干宝上书言其才堪国史,选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辞而不就。因闻交趾地区出丹砂,求为句漏令,再次过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遂止罗浮山炼丹。所著《抱朴子》一书,分内外篇。“内篇”二十卷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等仙道学说;“外篇”五十卷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以及经世治国之儒术。主张儒道双修,以道为主,兼论儒学及教育。他充分肯定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夫学者,所以清澄性理,簸扬埃秽,雕锻矿璞、砻炼屯钝,启导聪明,饰染质素,察往知来”,“进可以为国,退可以保己”

(《抱朴子·勖学》)。认为人“才性有优劣,思理有修短”,都可以通过

教育和学习,获得成功。在学习方面,强调师的作用。“未遇明师而求要道, 未可得也”(《微旨》)。重视扎实的基本功。“根荄不洞地,而求柯条干云;渊源不泓窈,而求汤流万里者,未之有也”(同上)。认为对待学习, 要“志诚坚果”,然后逐步深入,“阶浅以涉深,由难以及易”。一疑则无功。对人才曾进行过细致周密的研究,剖析了从“圣人”至“下人”的四十种善人和由“悖人”至“刺人”的四十五种恶人各种特点,提出系统的识别, 选择和考验途径及方法,颇有独到的见解。对仅以试经办法选拔人才,提出批评。认为举贤的原则应是勤学、修德、无私、通经策,有才略,重在多方考察和验证。一生著述颇多,在医学、兵法、天文等方面均有论述。被后世道家学者所推崇,其地位与三张(张陵、张衡、张鲁)相同,视其为晋以前道教理论的总结和集大成者。除《抱朴子》外,另有《神仙传》、《隐逸传》和《西京杂记》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