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574—648)

唐经学家、教育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善于文词, 通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等五经, 兼通天文历算。居家教授。隋大业初,以明经高第,为河内郡博士。炀帝召

儒官集东都,因议论为天下儒官之冠,补太学助教。唐武德年间,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年间,为国子司业,拜祭酒,侍讲东宫。太子有过, 辄争规不已。太宗观释奠(祭祀先圣)时,令讲经。与魏徵等共修《隋书》。贞观十二年,任国子祭酒兼东宫侍讲,受命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撰《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融合南北经学家见解,消除儒学内部宗派对立,使儒学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因多人参撰,训释难免有缺失,诏令修订,然后颁行天下,成为国家规定的教材,科举以此取士。著有

《孔颖达集》五卷,另有《孝经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