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文

即大篆。春秋战国时期,流行我国西土的一种字体。秦人用其字体编纂章句,为教育学童的识字课本,首句日“太史箱书”,箍,义为读。该书战国以前,未见称述,西汉刘向校书,始予著录,谓作者名箍,宫太史,周宣王时人。东汉建武年间,亡失六篇,章帝时,王育为作解说,至魏晋而失传。许慎据其残存十篇注其异于小篆者二百二十余字于《说文》附见中。大抵结

构严谨,左右对称,与《石鼓文》《诅楚文》及金文《秦叔和钟》、《秦公豆》近似,而与甲骨文、金文、乃至秦统一文字之后的小篆,有承先启后的踪迹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