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

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学说。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类和统一。《易·乾卦·文言》:“‘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把“大人”看作是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认为天与人相通,人的善性是天赋的,从而提出尽心、养性的道德修养学说。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由此主张一切(包括教育)都应顺应自然。汉董仲舒称“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书·董仲舒传》),故应“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繁露·离合根》)。为三纲五常的教育提供理论根据。后来的理学家,如张载说“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

(《正蒙·乾称》)。二程则认为“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二程遗书·卷六》)。都从“理”、“性”、“命”诸方面来论证天与人的合一,把封建道德视为天理,而以“存天理”,“灭人欲”作为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