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

亦作“练字”。古代教学常用的文学术语。常与“炼句”连称。指诗、文创作,须精心选择所用之字(词),使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内容。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若夫义训古今,兴废殊用,字形单复,妍媸异体。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讽诵则绩在宫商,临文则能归字形矣。是以缀字属篇,必须练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宋葛立方《韵语阳秋》:“作诗在于炼字,如老杜‘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是炼中间一字。‘地拆江帆稳,天清木叶闻’,是炼末后一字。《酬李都督早春》诗云:‘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若非‘入’与‘归’二字,则与儿童之诗何异。”又如《隋唐嘉话》载贾岛苦吟“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炼之未定”,韩愈曰“作‘敲’字佳矣”,“推敲”即作诗文炼字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