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580—643)

唐政治家。字玄成,邢州巨鹿(今属河北)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属河南)。少孤贫,有大志,好读书,多博涉。武德时为太子洗马。贞观时历官谏议大夫、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参预朝政。贞观初,上书者或言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他建议“偃革兴文,布德施惠”。屡与太宗论太子及诸王教育。认为“凡为藩为翰、有国有家者,其兴也必由于积善,其亡也必由于积恶”。其原因乃由于“始封之君”,“见王业之艰难,知父兄之忧勤”,故能不骄不懈,礼贤接士,得百姓之欢心而继起子孙,“生自深宫之中,长居妇人之手,不以高危为忧惧,岂知稼穑之艰难”,因而荒淫无度, 习于非法悖礼,遂致杀身灭国。受命作《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以为历史教育材料。又论举用人才,“乱世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对人的考察,主张“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须“用其所长,掩其所短”(《贞观政要》卷四)。进谏甚多,受到太宗的重视。又以丧乱后,典籍纷杂,建议集学者校定四部书,数年之间,秘府图籍渐备。诏修周、隋、齐、梁、陈五代史事,各史有专人负责,他奉命总加撰定,多所损益,时称良史。以《礼记》庞杂无序,重加改编,数年成《类礼》二十篇,录置内府。又主编《群书治要》。著作今存有《魏郑公谏录》、《魏郑公文集》、《魏郑公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