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输人物库存的时间进度控制

(一)输入物库存时间进度控制的内容和意义

输入物库存的时间进度控制,指的是合理规定和适当调节输入物资的入库、出库时间,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并努力减少物资滞库的时间, 加速物资的流转。这项工作的开展,既可促使“物尽其用”,又能保证“货

(资金)畅其流”,故而有积极的经济意义。

合理规定输人物资的入库、出库时间,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规律的客观要求,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是根据市场的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期量标准进行的,其中的时间进度标准,从时间方面体现着市场的要求,关系到企业的市场信用和竞争的成败。因此,企业输入物的库存,不仅要从数量上加以控制,还要以保证生产经营按时进行为根本目标,从时间进度上予以控制。即依据生产经营的期量标准,相应确定输人物资的到库和出库时间,以避免盲肾生,防止因盲目性引致延误生产经营或增加物资滞库时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输入物进库、出库的情况是很复杂的。但就 A 类、B 类物资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整入整出。即物资整批购入。进库,整批出库投人生产经营。其控制策略是以出库投产时间为基准,逆向推算物资整批接收、准备的时间,再确定其到库的时间;(2)整入分出。即物资整批购入、进库,分批多次出库投人生产经营。控制中应以首批物资出库投产时间为基准,逆向推算出该分批物资接收、准备的时间,相应确定整批物资到库的时间。在检验技术日益进步的条件下,这种控制策略是完全可行的。

一般说来,输人物人库、出库的时间,需要并且可以按生产经营期量标准的要求,作出严格的、程式化的规定。同时,由于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条件是变化的,输入物入库、出库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变化了的情况, 本着有利生产经营、缩短滞库时间的准则,相应作出调整。

(二)输入物库存时间进度控制的方法

  1. 编制物资需求计划(MRP)参看第十三章第三节。这在所需物资为非独立需求情况下采用。

  2. 采用适宜的订货方式。根据存货理论,在独立需求的情况下,最基本的订货方式有三种:

(1)t—循环方式。每经过一个循环时间 t ,就补充量 Q。

(2)(s,S)方式。不断检查仓库的库存量 X ,当 X 等于或低于一个规定的库存水准量 s( 即 X≤S)时,就进行订货,订货量为 Q=S-X,即把库存量提到 S;反之,当 X 高于 S(即 X>S)时就不订货。此种方式的库存量允许波动幅度为 S(低限)~S(高限)。

(3)(t,s,S)方式。每经过 t 时间就检查一下库存量 X,当 X 低于规定的 S 时就进行订货,其订货量为 Q=S—X,即把库存量提到 S 反之,则不订货。此种方式主要是检查库存的方式不同于方式(2),余皆相同。

根据上述原理,实际采用的订货方式主要有两种。

  1. 定量订货方式。又称订货点法,是一种不定期的订货方式。订货点又称再订货点,当库存量降至该订货点量时,即按规定的订购批量提出并组织订货。订货点量通常介于最高储备量与最低储备量之间,其计算公式为:

R=Mb 十 tH

式中 R:订货点量

Mb:保险储备定额t:订购时间

H:物资耗用率(如吨/日,件/月等)

定量订货方式,还可细分为永续库存制和分存库存制二种。

  1. 永续库存制。采用本方式,要经常记录库存物资的数量,每发出或收入一次货都要登记,并把库存量与订货点比较,若库存量等于或低于认货点, 就要提出订货。

  2. 分存库存制。特点是没有持续的库存记录,每次发货不登记,明显地减少了事务工作。物资是否到达订货点,凭肉眼观察。一般是同一物资分两处(或两个容器)放(盛),一处(容器)物资发放完毕,就着手下一次订货(订货量固定),同时以另一处(容器)的物资供应需求。所以本方式亦称复式储存制、双堆法、双容器法等。

  1. 定期订货方式。又称定期盘点法,是预先确定订货时间,如每周(或旬、月、季,半年等)订货一次,到达订货日时,即组织订货。至于订货数量,则依库存量、期货、需求量、保险储备量等而定。其计算公式为:

订货数量=日需量×(订货天数+供应间隔天数)-实际库存量-期货数量+ 保险储备定额

期货数量系已经订货,尚未交货但在该供应间隔期内可以到货的物资数量。

以上二种常用的订货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应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条件和不同物资决定采用何种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在决定有关期、量时,应尽可能地通过经济批量和保险储备量的计算及相应采取技术组织措施,降低购储总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