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企业经营机制一、企业经营机制的构成与特点

企业经营机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化企业改革中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也是“机制”一词由原意指机器的构造(结构)和动作原理,进而引人到企业领域所创立的一个新概念。所谓企业经营机制,一般地说,是指企业作为有机体,在一定外界环境(主要是市场环境)条件下,为了生存和发展,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内部结构及其运行原理与方式。

企业经营机制的内部构成,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划分,按系统组成可以划分为:投入机制、转换机制、产出机制和反馈机制等部分;按组织体的划分方式可以划分为:权力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机制等部分;按其功能则可划分为: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机制、创新机制等。企业作为在市场中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最主要的还是为实现企业利益——利润最大化所具有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了动力和激励机制,企业就可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积极性,加快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目标。有了约束机制,企业就可以靠自我约束的力量保证企业的根本和专题利益,保证企业不偏离追求最佳经济效益的目标,企业经营机制和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集中计划的经济管理体制,从而我国国有企业,采取国有国营方式,形成了与当时计划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中的主体,也要随之转变而形成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经营机制。

企业经营机制同企业制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的企业,也有着与之相适应、有所区别的运行机制。

企业经营机制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能动的机制。即企业经营机制与机械系统机制和生物的本能机制不同,它是一个能够通过主观努力(不是本能的) 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调节的自适应系统的机制。它包括了生产经营要素中最活跃的人的因素,企业全体职工(包括经营管理者和生产者)是企业结构的主体,是企业运行的主导因素。与此相联系,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虽然要受制于一定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但最终还是要靠企业内部自身的努力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