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厂内布置的类型

生产类型的选择(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有关)不同,厂内布置的方式也随之而不同。常见到的厂内布置的类型(方式)如下:

  1. 固定位置布置。

按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将所需的设备、工具、工人等先后送到产品所在的某个固定位置并相继进行相应的作业或加工。当可品的尺寸大、形状特殊、重量大等,而不宜移动时,常采用这种布置方式,如造船厂、建筑工地等。

  1. 面向工艺布置(或按工艺原则布置)。即按产品在工艺流程中可能所需的工艺或加工,分别设置相应的生产单位,使产品顺次经过相应的生产单位并进行相应的加工或处理。一个生产单位进行一种工艺性质的加工或处理,是同种工艺性质的设备、工人等的集合。各生产单位之间相互联系,但没有固定不变的联系,也即没有一种可以适用于各种产品的工艺流程。当产品的品种多、数量少、产品和工艺的标准化程度不高、设计不稳定,属单件小批生产类型时,常用这种布置方式,如图

    11—3(A)所示。

  2. 面向产品布置(或按对象原则布置)。即按产品(或部件或零件),

    分别设置相应的生产单位,使产品在相应的生产单位里得到全部的所需的加工或处理。一个生产单位进行规定的多种工艺性质的加工或处理,是多种工艺性质的设备、工人等的集合,这样的一个生产单位是封闭的,与其他产品的生产单位无联系。当生产过程设计为大量大批类型,即产品的种类很少、产量足够大、产品及工艺的设计稳定且已标准化时,常用该种布置方式,其典型形式是各种生产线或装配线,如图 11—3(b)所示。

  3. 力、公室布置。按所处理的事务或业务设置部门。一般是根据所要处理或力“工的事务或业务的处理程序,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类似于按工艺原则的布置。其主要问题之一是:提供工作条件和活动的适当隔离,以便人们能有效而又精确执行相应的工作职能。企业内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布置、一些非制造性企业(如各种性质的事务所、咨询机构等),都属此类。

  4. 库房布置。即根据存贮物资的特性、库房的空间、工作的方便性等,

    对货架和物资所需的空间、位置进行安排。

  5. 商店布置。即按顾客购买行为特点,对物品、货架、通道等进行布置,以便于陈列、便于购买。

以上六种布置方式,用于不同情况下的具体的“厂内布置”。其中,面向工艺的布置和面向产品的布置是两种最基本或最重要的 288 乙 wo 布置方式,尤其是在制造业。表 11—10 为二者的比较。

表 11-10 两类基本布置的比较

布置类型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面向工艺布置

工艺原则

使用一般通用设备,应用面广,可有较高的设备利用率,且需较低的设备投资;

同类设备集中使用,占用较小的生产面积,且便于进行工艺的专业管理;部分设备故障停歇对生产的全过程影响小,因而设备事故损失较小。

可较好地适应产品的品种和数量的变化。

物料搬运频繁、距离长、数量多,因而有较多的运输费用和较高的在制品占用量;

工艺流程错综复杂, 以至对生产的计划和控制较难,有较大的管理费用支出;

要求工人有较高、较全的生产技能,因而需要较多的劳动费用或培训费用;

使用大量的通用设备,至使生产效率较低, 有较大的生产成本,且难

于保证产品的质量。

所生产的产品的品种较多、数量少,且不稳定;

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尚未成熟,以致不能标准化;

企业财力不足以建立高效率、高投资的生产线,或现有设备多为通用性的、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而拥有技能较全面较熟练的工人队伍。

面向产品布置

对象原则

大量使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进行流水作业,可有较高的生产率、较低的生产成本、较好的产品质量;

物料基本直线流动,距离短、速度快,因而运输费用低、在制品占用少、生产周期短;

工艺流程简单, 便于生产的计划和控制,管理费用较低;

对工人技能要求不高且较窄,劳动

费用和培训费用低。

使用应用面窄的专用设备,可能有较低的利用率,且需较大的投资;同类设备分散使用,占用较大面积,且不利于工艺的专业管理;

部分设备出故障至使全生产过程中断,造成较大的生产损失;

对产品的品种变化很难适应,产品的数量变化也会造成程度不同的设备闲置损失。

所生产的产品种类少、数量大、且较长时期稳定;

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已成熟且已标准化;

企业有足够的财力用以建立高投资的生产线,或现有相应的专用设备,且有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

原材料、外购零部件供应充足,且满足质量要求,以保证能用专用设备进行标准化的连续加工。

现实中的工厂布置,一般是多种布置类型的综合使用。有些单位是按工艺性质设立的,如铸造、热处理、电镀等;有些单位是按某种产品或部件或

零件设立的,如图 11—4 所示。何种工厂或哪些单位是面向工艺或是面向产品(部件、零件)进行布置,主要还是取决·于品种(P)与数量(Q)的比

(Q/P),高的比值对应于面向产品(部件、零件)的生产线布置,低的比值对应于面向工艺的布置。

由于面向产品(部件、零件)布置的高生产率、低成本,在当 Q/尸比值居中或较小时,往往采用成组技术(GT),以相对提高 Q/尸的比值,而产生出三种相应的布置方式:

  1. GT 中心(GT Center)。若一个产品(零部件)族在全部工艺流程中仅有若干个相同工艺的类似加工,且相对 Q/P 值较小,则使整个族都顺次经过各工艺单位的同一设备进行类似加工。如图 11—5(a)所示。此种布置类似于面向工艺的布置。

  2. GT 单元(GT Cell),若一个产品(零部件)族的工艺流程基产单位完成所需的全部工艺加工,如图 11—5(b)所示。此种布置类似于面向产品的布置。

  3. GT 流水线(GT Flow Line)。若一个产品(零部件)族的工艺流程完全相同、加工类似,且相对 Q/P 值大,则设置一条相应的流水生产线按序完成全部的工艺加工,如图 11—5(c)所示。此种布置类似于面向产品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