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输出物库存控制的基本模式

(一)策略模式

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物流一体化管理”思想,“在构成公司政策方向的基本因素中,争取获得‘竞争力,是最要紧的因素之一”②为此,必须努力形成和发挥三种优势:(1)服务优势。即在服务于市场用户方面超过竞争对手,它是“生产——储存——销售”系统中的主导。(2)“直接生产率”优势。其目标是以较低的总成本,实施库存控制及其它供应活动,以降低产品

① 参见[美]E·S· 伯法著《生产管理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 年版;《对自动比产业挑战的问答》.物资出版社 198s 年版。

② [法]埃尔韦·马特《法国公司中供应结构的变比》。文载《对自动化产业挑战的回答》第 107—111 页。

的成本、价格。

  1. “投资盈利率”优势。即比较库存、供应投资和总投资,争取获得经济效益较佳的方案。显而易见,发挥这三方面的优势,实际上兼顾考虑了我们前面所讲的实施库存控制的五个主要制约因素。系统地发挥上述三方面优势,是我们进行库存控制的基本的策略模式(参见图 18- 5)。

图 18-5 是一个 x、y、z 三维空间的库存控制策略示意图,图中的 0 点为“企业库存对策起点”。从 o 点出发,企业可以采取三类(多种)策略:(1) 分别向 X、y、Z 三个方向单向发展,其效果也是单一的。

  1. 分别双向发展,即 Xy、XZ、yz 两两组合同时发展,它们的效益高于单向发展,但仍有不足之处:xy 时,服务欠缺,市场占有率较低;xz 时, 物资管理和生产相分离,生产率不高;yyz 时,市场占不率和生产率虽高, 但投资盈利率低(3)方向发展兼顾的 xyz 方式。从理论上讲,在既定条件下, 距 0 最远的 xyz 辐凑点,是“一体化”库存控制的最优点。

(二)计算模型

图 18-5 所示的策略模型,侧重于为人们提供策略思路,属于定性分析模型。在具体确定货品的库存量标准以利实行库存控制时,则需要将前述抽象的策略具体化,并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最基本的存货计量模型即第一节中所介绍的经济订购批量算式。它着重于考虑购、贮过程发生的各种费用,寻求总费用最低的订购批量。用于工商企业货品的库存控制,并按一体化管理的思想,我们也可称之为“经济产一储批量”公式。但其数学原理是相通的。设“经济产一储批量”为 Q”。则:

Q =

式中 R——某种物品的年供应量; C——每次供货费用(含生产调整、商务洽谈等费用); P——货品单价;

I——货品的年均保管费率。

上式中的“P·i” 也可表为“K”,两者并无实质的区别(K 表示单位物品年均保管费用。)

利用经济产一储批量为库存而生产,是假定需求是均衡的,但需求往往带有随机性。为了应付随机波动的需求,同样可以利用第二节计算保险储备的方法,建立库存的保险储备。

上述公式的假设前提是不存在缺货情况(不允许或不会出现缺货)和货品的价格稳定不变。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即令两种假设前提存在有时也会发生逆变;有时则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即定条件下的最佳效果而需要人为改变。如有时某一品种的货物因长期足量或过量供应,会导致用户减少消费欲望, 引起滞销或降价,同时增加储存保管费用。另外,缺货及提价有时反而会刺激消费的增加,特别是某些非大众消费的时髦性商品。为此,需要研究允许缺货和价格变动情况下的存货模式。

  1. 允许缺货的库存模式,以 Q* 表允许缺货时的经济储存批量,其计算公

式为:

Q* =

U

式中:U——缺货损失费用。K + U 是不允许缺货的最佳概率。兹相应地

分别以 G*表最优允许缺货量,以Q* 表最小的购

储、缺货损失费用之和。则它们可分别通过下述计算公式求出:

G* = ⋅

Cu * = ⋅

  1. 价格可变时的存货模式。此时的存货模式要解决两个柏应的问题:(1)适宜的价格;(2)适宜的库存量。最简单的确定方法是设定几个可行的价格。然后运用基本的存货模式进行试算平衡,求出一个总费用最经济的库存量及相应的价格。

以上计算确定的存货批量,实质为生产批量,且假定生产、储存多少即可销售多少(卖方市场态势)。若为其它市场态势时,应考虑当时的主导因素,变通采用上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