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面向工艺布置的方法

一、原理与步骤

面向工艺或按工艺原则进行厂内布置,需按已设计的工艺流程,根据工艺性质的不同,划分出若干个生产单位,然后确定各生产单位的相对空间位置。由于产品制造完成需先后经过相应的、空间上相对分离的多个生产单位, 所以,影响布置效益的关键因素是各生产单位之间的物料运输总量或费用, 其数量之大是工艺专业化生产类型的一个突出缺点。确定各生产单位的最佳相对位置,使其相互之间的总运输量或费用最小,是面向工艺布置的主要目标,即

min∑∑CijWijdij

I J

其中,Cij 为第 i 个生产单位与第 J 个生产单位之间单位产品、单位 距离的运输费用;Wij 为第 i 个生产单位与第 j 个生产单位之间的(往返)运输量;dij 为第 i 个生产单位与第 j 个生产单位之间的距离(直角距离或欧拉距离或平方欧拉距离或其他)。

对于 n 个生产单位的布置问题,其相对分布的方案可能非常之多(如当n=6 时,可能有 6!=720 种);即使是在实际中,可能由于地形条件、工艺要求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其中某些方案不可行,但当门较大时,仍然存在着大量可行的布置方案,这即为寻求好的方案提供了可能,但又使得寻优的实际过程和分析非常困难,甚至不能进行。所以,在现实中,除了有限的人工分析外,常需用有关的计算机专用软件进行分析,而且经常得到的多是较好方案、而非最优方案。

布置的具体方法很多,人工布置方法有:块状区划作图法、从至表试验法、SLP(System Layout Planning)等。计算机辅助布置方法有:CORELAP

(Computerized Relationship Layout Planning),CRAFT(Computerized Relative Allocation of Facilities Technique)等。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基本步骤也类似,如下:

  1. 工艺流程分析。根据工艺流程的设计划分生产单位,并弄清各种产品在不同生产单位问的流动顺序、流动量、流动费用,进而得到各生产单位间的运输量、运输费用率,即得到生产单位间的从至运输量表和从至费用率表。

  2. 拟定初始布置方案。如果是新厂布置,可根据地理条件、地形、特殊要求、以及相对合理的原则,拟出一个可行的初始方案;如果是老厂的重新布置,则可以将原有的布置作为初始布置方案。

  3. 调整已有方案,直到得到最优或满意的方案为止。在使总的运输量

(费用)下降的方向上,互换可以对调的生产单位的位置,从而改变其各生产单位问的相对位置,以使总的运输量(费用)减少。当调整进行到不能使总的运输量(费用)减少时,即得到最终的布置方案(布置草图)。

本节仅介绍块状区划作图法和 CRA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