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树型寻优法

求生产线平衡问题最优解的方法有多种(如线性规划法、动态规划法), 树型寻优法是其中的一种较为简易直观的方法,它将工序(作业)关系图(网络图)变换成为一种“树”将工序(作业)表示为树中的“结点”。在给定周期时间(节拍)C 的值的条件下,求得工作地数量 N 最小的工作地安排。其寻优过程如下(树型寻优法已开发有软件,可在微机上求解):

  1. 根据工艺流程,绘出所有工序的网络图(结点式图)

  2. 根据网络图和给定的周期时间乙将工序依次分配给各工作地,同时得到关于所有可行方案的树型图,分配方式如下:

从最早进行的工序开始,将其分配给第 1 个工作地,与其平行的或紧接

其后的工序都为树的第 1 级可能的结点,在分配给该工作地的总作业时间不超过工作地可用时间(给定的周期时间 C)的条件下,向该工作地分配一个工序,即可在第一道工序与下一个分配的工序间建立起一节“链”,其后进行类似的分配,直到第 1 个工作地的可用时间分配使用完为止;在第:个工作地的未端,按照上述第一个工作地的分配方式为第二个工作地分配工序; 其后工作地的分配,类似进行,直到所有的工序全部分配完毕为止,得到一棵完整的“倒树”。

  1. 根据“倒树”,对所有从“尾”到“头”的链进行比较,可将其最

短的“链”(工作地数量门最小)对应的分配方案作为最优方案(可能有多个)。一般是将其工作地数量刀最小,且相应的各工作地实际所用时间的方差最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按下列规则寻优时,可以简化过程:

  1. 在对某一个特定工作地分配工序时,修剪其作业时间超过工作地尚未分配时间的任何结点(工序);

  2. 按(1)修剪掉的结点(工序)不能在同一工作地的任何下一级分配;

  3. 在同一个工作地,如果从一个分枝得出具有相同的工序但次序不同的两条链时,则修剪掉其中多余的链,仅保留一条链。

表 11—15 给出了一个有 10 道工序的生产线平衡问题,规定周期时间 C 为 10(分钟)。按树型寻优法的过程和规则,先得到如图 11—10 所示的网络图,再得到如图 11—11 所示的树型图,最后得到的可行解(方案)有五个, 如表 11—16 所示,其中,1、2 和 5 号解都有最少的工作地数(4 个),所以这三个解均为最优解,其时间闲置率最小,为:

BD = 1 −

38

4 × 10

= 5%

但,三个最优解中,2 和 3 号解较 1 号解有更为均衡的工作负荷分配,即各工作地所用时间的方差最小。

表 11—15 工序、时间和相互关系

工序

A

B

C

D

E

F

G

H

I J

时间(分)

5

3

1

7

6

4

2

3

4 3

紧后关系

B,C,D,E

H

F

G

G

H

H

I

J

解号

工作地 1

工作地 2

工作地 3

工作地 4

工作地 5

工序

总时间

工序

总时间

工序

总时间

工序

总时间

工序

总时间

1

A,C,F

10

D,B

10

E,G

8

H,I,J

10

2

A,C,F

10

E,B

9

D,G

9

H,I,J

10

3

A,C,B

9

D

7

E,F

10

G,H,I

9

J

3

4

A,C,B

9

D

7

E,G

8

F,H

7 I,J

7

5

A,C,B

9

E,F

10

D,G

9

H,I,J

10

对于上述的例子,如果在一定的范围内依次改变周期时间 C 的值,作类似上述的寻优,可分别得到各个 C 值下的最优解。由“瓶颈工序时间和总工序时间约束”,该问题的循环时间 C 的可行范围为:

max**{**t i **}≤**C**≤** ∑*ti* **即**7**≤**C**≤**38**。**

i=1

表 11-17 给出了 C=7,8⋯⋯,19 时的最优解汇总表,图 11-13 绘出了相应的时间闲置率曲线。C=19(n=2)时,生产线达到完全平衡,即有 BD

=0(C=38,n=1 时,也是完全平衡,但这种特殊情形无实际意义),完全平衡意味着所有工作地都按周期时间 C 进行工作。完全平衡在实际中是很难实现的,对于手工生产线有可能实现,而对于机械生产线则难上加难。

表 11-17 周期时间 C=7-19 的最优解汇总表

周期时间C

工作地数n

时间闲置率BD(%)

分配给工作地的工序

7

6

9.5

(A,C)(D)(E)(F,B)(G,H)(I,J)

8

5

5.0

(A,E)(D,C)(E,G)(F,H)(I,J)

9

5

15.6

(A,E)(D,C)(E,G)(F,H)(I,J)

10

4

5.0

(A,C,F)(E,B)(D,G)(H,I,J)

11

4

13.6

(A,C,F)(E,B)(D,G)(H,I,J)

12

4

20.8

(A,C,F)(E,B)(D,G)(H,I,J)

13

3

2.6

(A,D,C)(E,F,B)(G,H,I,J)

14

3

9.5

(A,D,C)(E,F,B)(G,H,I,J)

周期时间C

工作地数n

时间闲置率BD (%)

分配给工作地的工序

15

3

15.6

( A,D,C )( E,F,B )( G,H,I,J )

16

3

20.8

( A,D,C )( E,F,B )( G,H,I,J )

17

3

25.5

( A,D,C )( E,F,B )( G,H,I,J )

18

3

29.6

( A,D,C )( E,F,B )( G,H,I,J )

19

2

0

( A,D,E,C )( F,B,G,H,I,J )

根据时间闲置率曲线图,可以在特定要求限制下,选择一个相应的最佳方案。(1)规定周期时间为某个值时,确定最佳的工作地分配,如 C=14 时,则 n=3,工作地的情况为(A ,D,C)(E,F,B)(G,H,I,J)。(2) 规定工作地数,确定最佳的周期时间,如 n=5 时,则 C=8。(3)工作地数和周期时间都不规定,确定最佳的工作地数和周期时间数,如选 N=2、c= 19(此时 BD=0)或 n=3,c=13(此时 BD=2,6%很小)或 n=4,c=10

(此时 BD=5%较小)或 n=5,c=8(此时 BD=5%较小),这四种选择对应着 BD 曲线的四个极小点,当然,n=2、c=19 对应其中的最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