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块状作图法

块状区划作图法的特点是:从各生产单位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是实际空间位置关系)着眼,从非邻近(在水平或垂直或对角线的方向上不连接在一起)的生产单位着手,调整各单位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非邻近生产单位间的运输量(费用)最小,从而得到各生产单位间的最佳相对位置关系,最后根据实际的地形及面积要求,确定出实际的空间上的最优位置分布。

表 11—11 表明四种产品的产量,及其经由 10 个不同工艺的生产单位的

工艺流程情况。表 11—12 给出了各生产单位所需的面积,以及全厂现有的面积和形状。假定:邻近生产单位间的单件产品运 输费为 l(元),非邻近单位问的单件产品运输费为 2(间隔 1 个生产单位)或 3(间隔 2 个生产单位)⋯。

由表 11—11 可计算得出 10 个生产单位之间的从至运输量矩阵表,如表

11—13 所示;再根据从至关系可绘出如图 11-6 所示的初始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中实线表示所连接的两个生产单位是邻近的,虚线则表示是非邻近的。

表 11-11 四种产品的产量和工艺流程

产品

年产量

(件)

工艺流程

A

200

1 2 3

4

6 9

10

B

150

1 2 3

4

6 7

8

10

C

200

1 4 5

10

D

50

1 4 5

8

10

表 11-13 10 个生产单位所需面积和全厂现有面积

生产单

1

2

3

4

5

6

7

8

9

10

全厂

面积

(m2)

150

100

100

300

100

100

50

50

50

200

30(长)×

40(宽)=

1200

表 11-13 从至运输量矩阵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

350

250

2

350

3

350

4

250

350

5

50

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6

150

200

7

150

8

200

9

200

10

初始相对位置关系图中,非邻近单位有:6-7、6-9、5-3,非邻近运输量

(费)共计:150 斗 200 十 150=500。若将 5 与 3 对

图 11.6 初始相对位置关系

图 11.7 调整后的相对位置关系

调,则得到如图 11(所示的新的相对位置关系,此时非邻近单位为 6-7、7- 8.,相应的运输量(费)共计:200+200=400,较初始方案减少 100。若再将 6 与 7 对调,又可减少一对非邻近单位 7—8,运输量(费)相应减少 200; 对于剩下的唯一一对非邻近单位 5—10,还有相应的 200 运输量(费),但若将 8 与 10 对调,虽然仍有一对非邻近单位 5—3,但此时的非邻近运输量

(费)仅有 50,由于继续调整,非邻近运输量不能相应地减少,所以此时已得到最终的相对位置关系图,如图 11-8 所示。

根据最终的相对位置关系图,以及各单位所需的面积和工厂现有的面积和形状,可得到如图 11-9 所示的实际的空间块状区划图,作为进一步进行布置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

围 11-8 最终相对位置关系

图 11-9 最终实际空间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