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1994 年二、三季度复关进程中出现了什么积极迹象?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1994 年 4 月以来,中美关系中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其中最突出的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延长给予中国双边最惠国待遇,使贸易与人权问题脱钩。而且,美国商务部长布朗对中国复关做了积极表示。欧共体负责关贸总协定事务的司长阿博特宣布,支持年内完成复关谈判和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创始缔约方。在中国缔约方地位工作组第十八次会议上,绝大多数缔约方已达成共识,即中国复关谈判必须在 1994 年内结束,使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

缔约方。为使谈判早日完成,中国在 1994 年 8 月底向缔约方提交了包括农产

品、非农产品、服务贸易 3 个减让表在年的一揽子方案,对中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当中的出价又做了重大的实质性的修改。应当说,这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根据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

当时的形势可以用一句古话来形容,叫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主要贸易大国的政治诚意。中国需要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也同样需要中国。中国早日履行乌拉圭权合协议并开始实施为复夫所做的减让,对缔约方有着重大和现实的经济利益。中国希望主要缔约方能以战略眼光看待中国复关问题,并采取实际行动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

据报道,美国、欧共体、日本、加拿大曾在 9 月举行过 4 方会议,讨论过中国的加入问题,并达成了共识:“同意在彼此可以接受的平衡的权利和义务之下,尽速完成中国的加入谈判。”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复夫实质性谈判出现了在 1994 年内完成的一定的现实可能性。由于它们缺乏足够的政治诚意,坚持过高的无理要价,导致中国复关实质性谈判没能按中国的希望在 1994 年内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