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有什么特点?

同前 7 轮多边贸易谈判相比,乌拉圭回合具有以下特点:

  1. 参加方数量空前多。第 1 轮多边贸易谈判时只有 23 个参加方,第

7 轮多边贸易谈判时达到 99 个参加方,第 8 轮多边贸易谈判(即乌拉圭回合)

开始时为 105 个参加方,1994 年 4 月 16 日正式结束时达到 124 个参加方。

  1. 参加方范围空前广泛。根据有关规定,被允许参加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国家和地区包括

    5 个类别:①所有缔约方;②临时加入的国家;③已在 1987年4 月30 日之前宣布准备加入关贸总协定和参加谈判的实际适用关贸总协定的国家;④已在代表理事会例会上通知全体缔约方准备就其作为缔约方成员资格的条件进行谈判的国家;⑤已在 1987 年 4 月 30 日之前开始加入关贸总协定程序,并准备在谈判过程中谈判其加入条件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关于关贸总协定条款的修改或实施,或关于新条款的谈判,只能由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参加。

  2. 谈判议题范围空前广泛。前 7

    轮多边贸易谈判只涉及传统议题,主要是货物贸易。乌拉圭回合除了包括传统谈判议题外,还增加了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服务贸易等 3 项新议题,最后还就建立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进行了谈判并达成了协议。

  3. 美国和欧共体在农产品补贴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贯穿乌拉圭回合整个谈判进程,成为乌拉圭回合成败的关键。

  4. 发展中国家普遍关心的纺织品贸易问题经过艰难谈判,最后终于扰到了一致同意的解决办法,决定在

    10 年内分阶段过渡到关贸总协定的规则, 取消配额限制,实行自由化。

  5. 谈判议题互相关联牵制,利益挂钩。发达国家千方百计地把 3

    项新议题谈判与市场准入等传统议题谈判挂钩,并要挟发展中国家:如不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接受发达国家的要求,发达国家就不在市场准入等传统议题方面做让步。此外,保障条款谈判牵制着纺织品贸易谈判,农产品贸易谈判制约着补贴问题谈判。这些都给谈判增加了难度,使问题更加复杂。213.乌拉圭回合为什么仍将关税列为谈判议题?

经过 7 轮多边贸易谈判,缔约方的关税水平已大幅降低,关税在国际贸

易中已不再构成主要障碍。但是,乌拉圭回合仍将关税列为谈判议题,原因如下:

  1. 一些敏感工业产品,例如纺织品、鞋类等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关税水平。

  2. 农产品领域的关税,多年来一直背离关贸总协定的规则。

  3. 一些国家常常把数量限制转换为关税措施。

  4. 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加工业,还广泛地采用关税升级制度(关税税率随产品加工程度的提高而增长叫关税升级)。在美国、欧共体和日本, 96%以上的产品加工环节的关税都逐步升级。发达国家对制成品进口征收的关税,比原料进口的平均关税高 4 倍以上。

  5. 某些发达国家关税税率差异悬殊。尽管发达国家平均关税很低,但某些国家的某些产品的关税税率仍然很高。以服装为例,加拿大、奥地利和美国的最惠国税率是 20—50%,新西兰的平均最惠国税率是 43%。

  6. 名义关税转换成从量关税的趋势明显。从量关税是以商品的进口单位作为固定的货币支付表现出来的。发达国家经常采用从量税。它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负面影响。在美国,约 1/3 的税率栏被从量税所覆盖。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课以高额从量税的是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商品。

  7. 有些发达国家采用进口商品到岸价格作为关税完税价格。鉴于到岸价格是由商品价格加上运费和保险费等进口成本作为海关估价的基础,这就使支付高于平均数的运输成本的国家同样也会遭到高于平均数的海关估价。这种制度上的差别对有些地理位置不利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