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农产品矛盾贯穿乌拉圭回合农产品贸易谈判的始终,每个阶段的表现不同。

  1. 谈判初期。美国提出取消一切补贴的世界农业改革长期目标:从1990 年到 2000 年取消所有的直接和间接农业补贴,并把所有支持性措施改为关税形式。欧共体认为美国的“零点方案”是“乌托邦式的”并予以强烈反对。

  2. 中期审评。美国和欧共体由于相互坚持各自的立场,致使中期审评陷入僵局,农产品补贴问题是陷入僵局的主要问题之一。经过总干事邓克尔两个月的穿梭斡旋,双方就逐步削减农产品补贴初步取得一致看法,邓克尔遂于 1989 年 3 月 22 日建议在长期目标上“实质性地、逐渐地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和保护(即补贴),以纠正和防止世界农产品市场的扭曲和限制”。短期措施是从当时起到 1990 年底前,“冻结”对农产品生产和出口补贴,以

及对农产品市场准入的限制,此后即制定后 10 年农产品贸易范围。由于美国

不再坚持全部取消所有农业补贴的“零点方案”,日内瓦 4 月高级会议达成了协议,从而为以后继续谈判铺平了道路。

  1. 布鲁塞尔会议。为使乌拉圭回合按时在布鲁塞尔会议结束,欧共体经过内部反复协商,于 1990 年 11 月 6 日决定以其委员会农业主席麦克雪利

的建议为基础,确定了参加布鲁塞尔会议的立场:在从 1986 年起的 10 年内减少 30%的农业国内补贴和出口补贴。而美国和凯恩斯集团的立场是:在从1991 年起的 10 年内将农产品生产补贴削减 75%,出口补贴削减 90%。欧共体屈从于其成员国特别是法国农业政治集团的压力,对美国和凯恩斯集团的要求拒不让步,因而使农产品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1. 乌拉圭回合无限期地推迟。布鲁塞尔会议以后,邓克尔曾经以贸易谈判委员会主席名义,提出一份有关在农产品生产补贴、出口补贴和进口限制方面达成“特别强制性承诺”的折衷建议文本,以使农产品谈判取得进展和使整个乌拉圭回合谈判全面复苏。邓克尔的文本规定:在从 1993~1998 年的 6 年内,所有国内支持均以 1986~1988 年为基期减少 20%,由于欧共体拒绝让步,致使农产品贸易谈判继续处于僵持状态,并使整个乌拉圭回合“无限制地推迟”。

  2. 双边磋商和谈判。之后经过了多次双边磋商和谈判,但均未获得进展。1992 年 11 月初双方在芝加哥谈判失败后,美国立即宣布决定对欧共体实行贸易制裁,欧共体则表示要对美国进行报复。同月 20 日,双方在华盛顿

达成协议:欧共体在从 1994 年 1 月起的 6 年内,削减农产品补贴 21%,1994 年休耕油料作物播种面积 15%。但是,此项协议却遭到欧共体成员、最大的农业国法国的坚决反对。在国际舆论压力下,特别是在 1993 年 7 月 1 日新上

任的总干事萨瑟兰的敦促下,美国和欧共体终于在 1993 年 12 月 7 日就农产品补贴问题达成协议,从而为最终签署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消除了最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