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隋、唐两代丝路的鼎盛时期1.裴矩《西域图记》的三道

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时期,各国从陆路来的商人,以张掖为中心同中国进行贸易。隋政府派往西域负责管理贸易事务的官员裴矩在任职期间通过与外国使节和商人的往来,了解西域各国的山川险易和风土人情,于大业四年(608 年)写成《西域图记》三卷,在序言中记载了当时从敦煌出发,通向“西海”的北、中、南三条大道的基本走向

  1. 北道 “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 至拂菻国,达于西海”③。这条路线的具体走法是:出玉门关西北行,经伊吾

(今新疆哈密)、天山北麓的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然后折向西,经铁勒部(隋、唐时分布在今新疆哈密以西,吐鲁番和焉耆以北的一个民族,

① 《三国志》卷三○《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注引《魏略·西戎传》。

② 《汉书》卷九六下《西域传》下。

③ 足立喜六:《法显传考证》,1937 年商务印书馆译本,页 30。

④ 释慧皎:《高僧传》初集,卷一四。

⑤ 《洛阳伽兰记》卷五。

① 释道宣:《高僧集》二集,卷二。1888 年金陵刊经处本,页 6。

② 王育民:《丝路青海南道考》,《历史地理》第 4 辑,1986 年。

③ ④《隋书》卷六七《裴矩传》。

约当两汉时期“车师六国”的故址)、突厥可汗庭(今新疆库车北山外特克斯河流域),渡北流河水(指伊犁河、楚河等),经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到怛罗斯(今苏联哈萨克东南部江布尔城),然后沿欧克河(药杀水)至大湖(咸海),西北行渡亦克河(流入里海东北隅的恩巴河)、得嶷黑河(今乌拉尔河)、阿提拉河(今伏尔加河)至柯彭河(今库班河)口对岸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刻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的重要港口,达于西海(指黑海)。这条路线的东段与汉北道、北新道大不相同,西段则与后者一致。

  1. 中道 “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又经钹汗,苏对沙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隋时钹汗即汉代的大宛,苏对沙那则是汉代大宛的贰师城(今乌勒塔白),康国即汉时的康居,曹国、何国都是康居的属地,其地在那密水(今泽拉夫善河) 南,撒马尔罕以西,大安国即安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布哈拉东北。以上这一段就是汉代的北道,其记载较《汉书》为详。所不同的是隋代中道不再向西北去里海以北,而是渡过乌浒水后西南行,在穆国(即木鹿),与汉代南道合,再西行横贯波斯全境。“西海”是指波斯湾。

  2. 南道 “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喝槃陀度葱岭,又经护密、吐火罗、挹怛、帆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①。隋时朱俱波在今莎车南叶城县。喝槃陀即汉时蒲犁,护密(唐时称护蜜)在今帕米尔南阿富汗的瓦汉,吐火罗及挹怛在今阿富汗阿姆河南巴达克山地区。吐火罗为汉大夏故地, 其首都阿缓城即今阿富汗的昆都士城。这一段道路跟两汉南道完全相同。只是到挹怛后,隋南道不是西去兰氏城,而是沿今苏尔哈布河上行至兴都库什山以西的帆延(今阿富汗巴米安),再度越库赫伊巴巴(即巴巴山),南至漕国(今阿富汗加兹尼),从这里再至北婆罗门(就是“北天竺”,今巴基斯坦地)。“西海”就是现在的阿拉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