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代对江源的探索

先秦时期,人们多把长江支流嘉陵江当作长江的上源。《尚书·禹贡》就有“岷山导江”以及“❖冢导漾”之说,据顾颉刚考订,古人所谓岷山, 不是四川松潘的岷山,而是嘉陵江的发源地今甘肃天水县西南一百二十里的

❖冢山①。《汉书·地理志》有“遂久绳水出徼外”②的记载。汉遂久在今云南丽江纳西自治县境,绳水即金沙江,但当时并未明确其为长江源流。唐代, 汉、藏民族往来密切,对交通必经的通天河已有所了解,惟对它与长江河源的关系,还不甚明了。

明末,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金沙江实际考察后,写了《溯江纪源》

(一名《江源考》),纠正了“江源于岷”的错误认识。指出发源于犁牛石的金沙江才是长江正源。清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1708—1718 年)经实测绘制的《康熙内府舆图》,已绘出木鲁乌苏河(即通天河)。后来,齐召南在《江道编》中指出:“金沙江即古丽水,亦曰绳水,亦曰犁牛河,番名木鲁乌苏⋯⋯出西藏卫地之巴萨通拉木山东麓,山形高大,类乳牛,即古犁石山也”。注:“西二十五度四分,极三十四度六分,在黄河源之西径一千五百里,⋯⋯一名布顿楚河,又名巴楚河”③。明、清时所指犁牛石、犁石山或巴萨通拉木山,即为当拉岭,又称朝午拉山,“当拉”是唐古拉的译音。布赖楚河或巴楚河就是长江源头的布曲。《江道编》不仅指出了长江源远在黄河源头以西的唐古拉山脉及长江源头的布曲,并提到克托乃乌兰木伦河(即沱沱河)、喀七乌兰木伦河(即尕尔曲)和阿克达木河(即当曲),对江源水系的描述已相当全面。然而,由于当时生产水平和科学活动的限制,对这些源流中,何者是长江正源,还不可能搞清楚。

由于长江源头地区,地势险峻,空气异常稀薄,气候变幻无常,人迹罕至,路径难寻,在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对于长江发源地始终未能取得统一正确的认识,直至解放初期,仍然普遍盛行长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的谬说。

为了查明长江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长江水利资源,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于 1976 年及 1978 年先后两次组织江源调查,证实长江的正源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六千六百二十一米的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的沱沱河(或称托托河),也就是齐召南《江道编》中所提到的克托乃乌兰木伦河。在唐古拉山脉这一连绵的雪山群中,发育着数十条现代峡谷冰川,这些雪山冰川的融水和雨雪泉涌又在各拉丹冬雪山以东汇集成尕尔曲、布曲和当曲,共同组成了长江的江源水系,它们由南而北,先后在沱沱河沿以东汇成一股,组成了通天河上游的扇形河网,廻流在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青藏高原

① 顾颉刚:《禹贡注释》。

② 《汉书》卷二八上《地理志》上。

③ 齐召南:《江道编》,《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帙。

上,通天河在东流至曲麻莱以西处,又接纳了发源于可可西里山东麓的楚玛尔河,继续东南流,过玉树巴塘河口,就是金沙江。

在江源地区五条较大的水流楚玛尔河、沱沱河、尕尔曲、布曲和当曲中, 以沱沱河为最长,达三百五十八公里,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沱沱河是长江的正流,但当曲较沱沱河仅短一公里,而其流域面积达三万零二百一十九平方公里,楚玛尔河为二万零九百零九平方公里,都比沱沱河大得多;当曲河水流量每秒为二百二十点五八立方米,也比沱沱河大五、六倍。综合河源远近,流量大小,流域广狭诸因素,长江上源似应包括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和北源楚玛尔河三源,较为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