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初郑和下西洋的空前壮举

明初洪武七年(1374 年),实行闭关政策,撤销了原设于广州、泉州、宁波三处的市舶司,绝对禁止商船出海贸易,中国与南海的交通,一度陷于停顿。到明成祖朱棣时(1402—1424 年),废除闭关政策,恢复市舶司,但对外贸易统归国家经营。由政府派遣武装船队到加里曼丹以西的“西洋”各国去“招谕贸易”。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即奉命统率这支大舰队, 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1405—1433 年)的二十八年间,先后七次下西洋。根据《明史》纪传、《明实录》、郑和撰写的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和长乐南山寺《天妃之神灵应记》,以及郑和随员马欣所著《瀛涯胜览》、费信所著《星槎胜览》和巩珍所著《西洋番国志》等书的记载,其船队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口)出发,曾经到达三十七个亚非国家和地区。所谓:“联数十国,翕然而归拱”①。这些国家和地区纷纷派遣使节前来, 与明朝修好和贸易。

郑和下西洋的前三次,永乐三、五、七年(1405—1409 年),其船队均以到达印度半岛西南海岸的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为限,不出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后四次,即永乐十一、十五、十九年和宣德五年(1413—1430 年), 均往忽鲁谟斯(位于波斯湾口霍尔木兹海峡)以远西域诸国。有时分■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卜刺哇(今索马里布腊瓦)、竹步(今索马里朱巴)、麻林地(今肯尼亚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等国进行友好访问和贸易。其中第六次并访问了红海的■达(今沙特阿拉伯吉达港)和回教圣地天方(今麦加),画天堂真本图回京。第七次未能至“诸番国远者”,仅“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②。

郑和远航的船队,有舰船六十二艘,水手、官兵、工匠、医生、翻译等共二万七千多人。最大的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可容纳一千多人。船上

④ 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江海船舰》。

⑤ 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四《客舟》。

⑥ 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四《杂志》。

⑦ 朱彧:《萍洲可谈》卷二。

① 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序》。

② 《明史》卷三二六《忽鲁谟斯传》。

有罗盘针、航海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拥有最先进的航海设备和技术的远洋船只。它比西方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远航,要早半个世纪。船队的规模和船只之大,也远非后者所能比拟。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瓷器馈赠当地的国王,或换取各地的特产, 并在回国时邀请各国使节来访,为增进友谊和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汉、晋以来开始的中国南海到印度洋的海上交通与贸易,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十五世纪郑和下西洋时,已达到空前的巨大规模和繁荣的程度,是世界上任何地区所难与比拟的。中国人民在世界航运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