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年正月华中、华南若干地方的绝对最低温度(℃)

华中

华南热带

安徽正阳关

— 24.1

广东汕头

0.4

江苏徐州

汉 口

— 16.7

— 14.6

广西南宁

海南安定

— 2.1

— 0.3

南 京

— 14.0

海南阳江

— 1.4

这一年,正阳关附近的淮河,从 1 月 1 日至 2 月 15 日,结冰四十六天;

汉水,从 1 月 1 日至 20 日,也结冰二十天;洞庭湖,从 1 月 3 日至 6 日,

完全结冰三 0 天。这是二十世纪以来洞庭湖、汉水和淮河唯一的一次结冰。华东的太湖也部分结了冰。中国热带很多地方,甚至连海南岛也下了霜,数十万亩热带树木被冻死。广东的冬红薯这一年也完全毁灭了。随后在 1958—

1961 年,我国又开始明显转暖。根据上海十年滑动平均气温曲线,1945—1950年温度超出平均值 0.6℃,1951 年以后下降到平均值以下,1960 年又回到平均值。但是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短期的轻度的回升,自 1963 年后,又再度下降。此后,我国多数地区的五年平均气温已降到多年平均气温以下。我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1960 年时冰川负平衡值减少,1963—1965 年间即出现了物质平衡现象。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绒布冰川的运动速度,1966 年后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反映冰川的补给量有了较大的增加。

1963 年冬季的严寒,在欧洲也发生相同的情况,阿尔卑斯山地区大雪封山,交通瘫痪,电讯中断,人畜都有伤亡。法国首都巴黎的“凯旋门”下, 积雪达一米以上。至于和我国邻近的日本,北海道地区也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暴风雪,以致千吨海轮被封冻在北海道西南部的室兰港。

从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二十年间,全国各地降温的幅度来看,东北北部、西北和华南等地平均气温下降了 0.4—0.8℃;华东和西南下降了 0.5— 1.4℃;东北南部和华北地区在五十年代下降了 0.4—0.6℃以后,到六十年代又回升了 0.1—0.3℃。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我国除北方稍有增温外,大部分地区仍继续下降,全国平均降温幅度在 0.4—0.8℃之间。以上海为例,1965

—1974 年十年间的平均气温为 15.6℃,比 1940—1949 年的十年间平均气温16.1℃下降 0.5℃。

五十年代以来气温的下降,给农业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最近二十多年间,东北地区低温冷害不断发生,使粮食生产受到很大损失。北京的生长季缩短了五天,上海缩短了八至十天。1975 年 12 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都达到五十年代以来同期的最低值。华南橡胶、甘蔗、香蕉都遭到较重冻

害;雷州半岛也溪水冰封;海南岛的南部,也因春季严寒而发生早稻烂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