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水道的整理
秦代由京口所开运河,丹徒至曲阿河段,因地势高昂,河谷浅狭,孙吴末年曾加修浚,“凿丹徒至云阳”。但以“杜野(今镇江城东七点五公里)、小辛(今丹阳城北五公里许)间,皆斩绝陵袭,功力艰辛”②,成效不大。西晋惠帝(290—306 年)及东晋元帝(317—318 年)年间,先后在曲阿北开辟练湖及新丰湖③。并在京口南设丁卯埭,以调节运河水量。萧齐时(479—502 年),“丹徒水道,入通吴会”④。至为顺畅。萧梁中大通二年(530 年), 曾“发吴郡、吴兴、义兴(今宜兴)三郡民丁,⋯⋯开漕沟渠,泄导震泽”⑤。这是对吴县以南段运河的疏浚。以上这些工程,为隋代江南运河的兴修奠定了基础。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长期分裂的局面下,对运河的开凿,不可能有统一的规划,统治者为了不同目的而在局部地区开凿的一些运道,大多仓促完成,运道本身不够完善,事后又未定期疏浚,极易淤废,大大限制了水运事业的发展。
①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五,《江南》镇江府·丹阳县。
② 《太平御览》卷一七○《州郡部》润州引《吴志》。
③ 《元和郡县志》卷二五,《江南道》一,润州·丹阳县。
④ 《南齐书》卷一四《州郡志》上,南徐州。
⑤ 《梁书》卷八《昭明太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