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对黄河河源的考察及其再认识

解放后,根据国家大规模建设以及开发和治理黄河的需要,1952 年 8 月, 派遣一支河源查勘队对河源地区进行了实际考察。由于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调查也欠周密,在其报告中误将约古宗列曲认作黄河正源,及在其西北三十公里处的海拔五千二百一十四点八米的雅合拉达合泽山为黄河发源地。他们并轻信当地藏民的称呼,提出黄河源上的两湖应鄂陵湖在西、扎陵湖在东⑥, 以致 1953 年以后的出版物和地图,都根据他们的报告作了错误的修订。并由此而引起学术界的争议。

1978 年 7 月,青海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河源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考察

队根据十万分之一航测地图进行测量的结果,卡日曲比约古宗列曲长约 30 公里。其源头有五条来自各姿各雅山的泉水,流量比后者丰富,流域面积达三千一百二十六平方公里,也远比后者为广。根据源远流长,水量丰富及流域宽广等原则,黄河正源应为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的各姿各雅山的卡日曲。同时,根据实地调查和对照历史文献,重新确认了黄河源上的两湖应为“西扎东鄂”①。

图 2-1 黄河河源

以上历史证明,我们的祖先,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早在元代对黄河发源地即有了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都实、朱思本、宗泐和阿弥达等,对探明黄河源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