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地学会”和“禹贡学会”的成立及其贡献

1909 年 9 月 28 日,张相文等在天津成立“中国地学会”(1912 年起迁至北京),这是我国最早的地理学术团体,积极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地理学,并把我国传统的舆地之学和从国外引进的新地理学紧密结合起来,以促进我国新的现代地理学的萌芽和成长。中国地学会成立不久,会刊《地学杂志》即于 1910 年 2 月问世。该刊在自筹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直至抗日战争前夕,坚持出版了一百八十一期,共刊载地理学论文一千六百余篇,对我国现代地理学的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其中属于沿革地理范畴的也为数不少。1934 年,“中国地理学会”成立,发行《地理学报》,地理学逐渐普及。

“中国地理学会”成立的同年 2 月,在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史的顾颉刚,和在辅仁大学讲授中国地理沿革史的谭其骧的共同发起与倡导下,联合三校师生,成立了我国学术史上第一个专门研究沿革地理学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3 月 1 日起开始出版以《禹贡》命名的半月刊。“禹贡学会”成立的宗旨,以及《禹贡》半月刊的内容,基本上还是以沿革地理的研究为主,但其英译名称于 1935 年已开始使用《中国历史地理》一词①。表明了随着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促使历史学和地理学两门学科相互渗透,进行融合交流的发展趋向。

《禹贡》半月刊自 1934 年 3 月创刊,到 1937 年“七七事变”,出版了七卷,共八十二期,发表文章七百零八篇,对历代地理志的校补,历代疆域政区沿革的考订,河道、水利、交通的变迁与兴废,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与变迁,以及对古代地理著作的研究等方面,都作了不少新的探索和取得很大的成果。

“禹贡学会”成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当时正是强邻压境,国势阽危之际,学会宣称:“当此国家多难之日,吾辈书生报国有心,而力有未逮,窃愿竭驽钝之资,为救亡图存之学”,“借此以激起海内外同胞爱国之热忱, 使于吾国疆域之演变有所认识,而坚持其爱护国土之意向”②。半月刊为此先后出了《东北研究》、《西北研究》、《南洋研究》及康藏、察绥等专号, 以唤起国人投入挽救民族存亡的斗争。

“禹贡学会”提倡走出书斋,进行实际观察与调查。如 1936 年组织“河套水利调查团”,并出了一期“调查专号”。学会还重视国内外文化的交流, 先后发表其他国家学者的译著达三十多篇,做到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学会在三年多短促的时间里,还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界造就了大批研究人才,这些

① 《禹贡》半月刊外文译名初为“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Geography”,自三卷起改为“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② 《禹贡》半月刊七卷一、二、三合期《学会三年来工作略述》。

人才大多成为今日研究历史地理学的骨干力量。尽管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学会没有能完全实现它预期的目标便夭折了,但它已经取得的重大成就, 为解放后现代历史地理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