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济水的湮塞

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有王莽时大旱,济水枯绝的记载。其实当时济水断流,主要还是由于王莽始建国三年(11 年)的一次河决,受患达四郡三十二县,济水和汴渠都被它侵毁,直至东汉初王景治河,才把这两条水道修复。济水源于黄河,当然首先受到黄河决徒泛滥的影响。济水从黄河分流时所挟带的泥沙,自东汉以后荥泽逐渐淤塞,使济水上游失去了沉淀泥沙的所在,济水也就日益感受到黄河泥沙的威胁。此外,鸿沟系统中的各渠道, 皆自济水分出,如战国以后中原水运交通的干道狼汤渠,即在今开封西北分济水南流,经令淮阳之南流入颍河。几条与狼汤渠连结的重要水道如汳水(下游又名获水)、睢水分流入泗,涡水分流入淮;再加济水从封丘分出一支东北流的濮水,从菏泽分出一支东流入泗的菏水等。这些河流都分泄了济水的容量,使济水的水源日渐枯竭,水力微弱,不足以冲刷泥沙,淤塞更势不可免。

另外,还有一些人为的原因。西汉以来,汴水和济水同在一处受河,同是黄河的支津。它们也同受黄河淤决之害。但到了唐宋时期,由于汴渠是政治重心的中原与经济重心的江淮地区漕运转输的大动脉,它也就特别受到唐宋两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不惜一切力量进行修浚,使它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维持不敝,而济水的命运却大为不同,因为它的下游偏于东方,无论在经济或军事方面都不占重要地位,也就听任它日渐湮废了。

济水湮没以后,河南原阳县南,开封市北,以及山东东平湖北小清河入黄处起至济南市东北的这两段济水故道,都已为今黄河所占用;今山东西南部定陶县境万福河的上源及菏泽以东的赵王河,史念海考订确认为南济与北济的故道①。今天,济源、济宁、济南、济阳等原来和济水有关的地名,仍东西并列,使人们还依稀想见它的遗迹。

① 史念海《论济水和鸿沟》,《陕西师大学报》1982 年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