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海岸的类型

关于中国海岸线的类型问题,近百年来,中外地质及地理学者的看法颇有分歧,早在 1868—1872 年德人李希霍芬氏来中国考查后,认为浙江宁波以南的岩岸屈曲迂折,海角溺谷相继,岩坡陡然入海,从形态上看属于“沉降型”;宁波以北的沙岸岸线平直,外貌与成于海底平原隆起者相似,属于“上升型”;杭州湾口的舟山群岛正处于南、北两段相对运动的枢轴上,既不上升,也不下降,长期停留在原有的高度上。这一“北升南降”说,在我国流传达几十年之久,并为地理教科书所沿用。问题在北方也有岩岸,南方也有沙岸,所谓北升南降之说本身即存在严重的矛盾,无法解释。

其后,历经中外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北部海岸线也属于沉降型。长江、黄河因挟带泥沙量多,三角洲堆积甚盛,并非因海岸上升隆起的结果;而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的岩岸也同样可见到华南海岸的沉降迹象。1903—1904 年美地质学者维理士(Baily Wills)来中国考察时,即发现山东半岛某些地区有沉降现象。我国地质学者李庆远在其《中国海岸线的升沉问题》一文中①, 总结中外学者考察结果,主张我国海岸线在最近地质时代有普遍下降趋势, 于是“普遍下降”说又一度盛行。

1928 年,中山大学地质系教授哈安姆(Arnold Heim)于研究香港及九龙半岛地质和海岸地形时,发现长港和鸡公湾有高出海面十五米左右的的浪蚀阶地,因而指出属于“沉降型”的中国南部海岸,有时也出现轻微的逆向运动。近几十年来,我国地质、地理研究工作者在沿海诸省陆续发现了不少近期海岸上升的证据:在岩岸地带,如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普遍有三级阶地及海生贝壳的存在,澎湖列岛和海南岛北部的一些海底玄武岩台地近年来已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南海诸岛也有很多系珊瑚礁隆起而形成;在沙岸地带, 长江三角洲上先后在苏州浒墅关、丹阳奔牛附近及镇江发现一、二、三级阶地,太湖沿岸也发现有残存的海蚀阶地。地质学者陈国达在其《中国岸线问题》一文中①,认为我国海岸在最近地质时期先大降而后缓升,只是上升程度不若下降程度显著而已,提出了我国属于“复式海岸”的主张,这一看法比较能完满地解决我国海岸线升降的复杂问题。